文档介绍:迟来的“安检”
也许是习惯使然,作文教学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这么一个做法:每学期都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的习作在各级报刊上发表。因为,我喜欢看到发表的报刊在班级争阅的热烈场面,喜欢看到小作者手拿稿费时激动难抑的红脸蛋儿……总之,我特别享受这种学生习作发表后师生皆欢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状态。
但佳作的出炉,也并非易事。除了小作者本身的“精雕细琢”外,也离不开我这位“第一读者”的审核和提炼,其过程确实还需费些工夫。即使作文发表了,有时再读起来,还是感到有些许美中不足。直至某日的偶得,彻底颠覆了我以前的修改思路……
当日上午课间,郑新悦同学忽地跑到我跟前:“王老师,你让我修改的那篇作文昨晚已发到你邮箱了。”我迅速打开邮箱,刚看了几眼,旁边就凑上来几个小脑袋。王雨欣还跟我你一言我一语地搭上了腔――
“老师,谁的作文?”
“郑新悦的,我准备给她去投稿发表。”
“郑新悦真厉害耶!”
“只要用心去写,你也有发表的机会呀。”
“老师,给我看看,她写了什么?”
“怎么?你想帮老师修改吗?”
“怎么不行?我就看一下嘛!”
说罢,她竟一个劲儿地往电脑前钻,和其他几双小眼睛正儿八经地“审视”起来。见此情形,我一个激灵!是的,为什么不相信学生的修改能力呢?就给他们一个一试身手的机会嘛!计划不如变化,下午的作文课就上一节评改课。
下午作文课,我将郑新悦的这篇作文刚投到大屏幕上,三十几双眼睛便齐刷刷地盯过来。
“同学们,这是郑新悦同学刚写的一篇作文《我爱你妈妈》,我看写得还不错,但要去发表,可能还有些不足。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里,我就要请同学们做小老师,给这篇文章挑挑刺,‘安检’一下,看哪位同学的眼睛最亮,水平最高,我要专门给他颁发‘火眼金睛奖’。”
我话音刚落,教室里就一阵骚动,修改的欲望显然被调动了起来。此时,我又宣布了修改规则:“同学们,修改须得法。首先要通读文章,看看写了什么,整体上先把握一下;其次,再精读一下,看看文章还有什么小问题,哪些语句修改一下,表达效果可能会更好……”
“规则”宣布之后,大多数学生或默读,或私语,但已有几个小手高举,跃跃欲试。几分钟后,我见火候差不多了,即正式宣布交流开始――
“老师,第一段‘每天放学一到家,我最想看到她美丽的身影,最想听到她温柔的声音
’中‘身影’和‘声音’,读起来两个词像一个词似的,不舒服,不如把‘声音’改成‘话语’。”
“第三段‘我像烂泥一样睡在床上’中的‘睡’字,我看也不妥,既然自己病得这么重,还能‘睡’?应该用‘躺’字或其他什么词为好。”
“老师,还有这题目‘我爱你妈妈’,读起来像‘我爱/你妈妈’,这就成笑话了,我认为应该在‘我爱你’后添上一逗号,停顿一下,突出爱的是自己的妈妈。”
“那句‘把我从床上拉起’中的‘拉’字用得也不好,虽然郑新悦的妈妈当时心里急,但‘拉’字还是显得粗鲁了些,不如改成‘扶’字。”
“老师,还有‘我敬爱的妈妈’中的‘敬爱’应改成‘亲爱’,读起来与妈妈更亲近些!”
……
“想不到,想不到,真想不到!”听了同学们你争我抢地一番“评头论足”,我真的很吃惊。真没想到我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