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为《儒林外史》中的范进辨解.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为《儒林外史》中的范进辨解.doc

上传人:piigzvo710 2021/8/7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为《儒林外史》中的范进辨解.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为《儒林外史》中的范进辨解
众所周知,范进是文木老人在《儒林外史》中着意刻画的丑儒之一。渠热衷功名,迷恋仕进,一旦中举即四处秋风,进士及第后又上下联络、门生勾结,可谓俗极、恶极。然范进生来贤良,想来同“荀枚”“匡迥”之辈不曾两样(可参范进中举前之言行)。渠毕竟不是性恶之人,成为儒林败类虽非偶然,却似也有根由可寻。
范进究竟错在哪里?范进之错算不算错?替范进辨解有无可能?辨解又有无意义?
从文木老人之叙写看来,范进中举后丑态百出自有其社会根源,如此,我得出这么个冠冕堂皇的结论:范进错只错在生错了时代,他要是“生在红旗下,长在甜水里”就没准会是个活雷锋好青年。范进是被逼的,他不中举没饭吃,中了举后不发疯又不可能,以及此后官场种种,范进无不出于被迫。范进是个可怜蛋,他是那社会的牺牲品,范进根本没有错。照此看来,范进有理由登高而呼:“错乎?无错也!”可是,范进无错,虞育德、杜少卿、庄尚志之属又作何解释?盖其只是外因也。由此观之,此结论确是“冠冕堂皇”!
范进之丑行显然不单由“大明制度”造成。有外因必有其内因。范进学问,仅在时文一项,其余如诗词歌赋、《诗》《书》《易》《礼》,怕都不太知晓。学文为仕进,为黄金屋,为千钟粟,为颜如玉,范进性情决定其为这些而奋斗终身,却又在追逐中使得性情更趋于流俗,及至最后任自己成一丑儒。在这里,性情成为理想的主导,爱仁、爱德、爱智还是爱财、爱权、爱名,都由性情二字决定。关于性情,我想起刘小枫先生在《牛虻和他的父亲、情人和她的情人》中的一节。题为《我是一个无辜的人民》的牛虻的独白中,他这样说道:
“听革命故事的人们不要误以为我为了人民向教会宣战。我只为了自己未经同意的私生子的私怨,革命是为了要求赔偿我的生父带给我的受辱。不错,那是他偶然犯下的错误,生活中这类错误多的是。我自己也有过不那么光彩的事。但为什么偏偏是我要承受他的偶然过错的后果?我就是想不通。你说我的心态有毛病?我倒想问,谁的心态没有毛病?”谁的心态没有毛病?这话问得妙极了。牛虻在确认自己的受苦以求得救赎之时,强调了一个常容易被人遗忘的问题:个体是偶然的,生命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的,因此无论我们的心态有什么样的毛病,无论我们拥有什么样的性情,我们都是无辜的。牛虻是无辜的。在这里,牛虻被原谅了(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