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于海河事迹Word-文档
D
外,于海河“坐镇”接访,他耐心地倾听每一个上访人的“诉苦”。从三年五年的旧事到十年八年的老账,他都一件件认真记下来……到了饭口没谈完,就带着上访人去食堂边吃边谈;晚上下班时还没谈完,就加班接着谈,直到上访人满意地离开。碰到没钱回家的,他就自掏腰包给上访者买车票。对那些不方便来镇里的,他就通过电话谈。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即便上访者深更半夜打来电话,他也耐心接听。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于海河将镇财政所和28个村40个屯十几年的乱账,什么三角债、罗圈债,都捋得一清二楚,并制订了详细的还债计划。出人意料的是,年底收农业税的时候,镇上没有像往年那样怨声载道。过去,七星泡镇的税收进度总是全县排老末,而这年竟破天荒地进入了先进行列!
有人问于海河,你把功夫耗在接访上,就不嫌烦?你咋对农民的事那么尽心尽力呢?于海河说:“我爹妈都是农民,我就是农民的儿子,有啥烦的?”“把农民当爹妈,怎么做都是应该的了。对我来说,就是报天恩!”他,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实干兴邦的精神说“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
圆满的句号
在于海河担任农业局局长之后,他就有了一个梦想——尽快改善传统单一的种植结构,让农民靠科技致富。于海河常年起早贪黑,以致积劳成疾。胰腺炎发作的时候,他的腰疼得直不起来,饭吃不下一口,甚至整夜无法入睡。然而,当妻子毛淑香劝他去医院看看时,他总是说:
“没事,等忙过这一段吧。” 于海河去省里争取一个劳动力转移项目。因为相关部门的办公室分布在几个楼层,于海河拖着那条“老残腿”上下折腾十多次。到晚上于海河大汗淋漓,面色惨白,蹲在地上已经站不起来了,却看着随行的办公室主任赵泽强傻笑:“项目终于争取到了,多好啊!”
2011年10月,在于海河和农业局一班人的不懈争取下,宝清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项目得到批复。园区一期工程要建200栋单栋面积600平方米的大棚、10栋单栋面积440平方米的日光温室、1440平方米的有害生物预警中心、10 000平方米的水泥晾晒场和一个1200平方米的智能浸种催芽车间,出芽率达96%以上,一番盘算后,于海河决定打一场攻坚战,全力争取2012年4月育苗。说干就干,于海河带着农业战线的干部职工和施工单位一起顶风冒雪奋战,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2012年4月1日优选稻种如期放进智能程控育种箱!秋季,农民种植的水稻平均增产50公斤!
2013年6月,宝清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二期建设工程启动,于海河被任命为县政协副主席兼农业园区管委会主任。于海河对赵泽强副主任说:我们“离真正的现代农业差远了。辛苦两三年把这个示范园区建成了,给宝清现代农业打个样,这是咱这辈子的荣幸啊。”2013年,园区培育实验新品种16个,转化农业新成果6项,推广新技术12项,展示农业高新技术3项。,农民人均增收2849元,技术贡献率提高到65%!
只要关涉农民利益的大事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于海和就是扭住不放松直至成功!他能干事,干成事,干大事。他为宝清县的农业、为宝清县的农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应该说他的工作业绩已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他还是为打造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目标努力奋斗着。
智者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