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焊工实际操作教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320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焊工实际操作教案.docx

上传人:蓝天 2021/8/9 文件大小:3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焊工实际操作教案.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焊工实际操作教案
、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佩戴和使用:
焊工应穿帆布工作服,戴工作帽,上衣不准扎在 裤子里。口袋须有遮盖,脚下穿绝缘橡胶鞋,以免焊接时被 烧伤。
焊工应带绝缘手套,不得湿手作业操作,以免焊 接时触电。
禁止使用有缺陷的焊接工具和设备。焊工作业时 戴的防护手套,应检查皮革或帆布表面有无僵硬、薄档、洞 眼等残缺现象,如有缺陷,不准使用。
高空电焊作业人员,应正确佩戴安全带,作业面 设水平网兜并铺彩条布,周围用密目网维护,以防焊渣四溅。
换焊条时应戴好手套,身体不要靠在铁板或其他 导电物件上。敲渣子时应戴上防护眼睛。
手套要有足够的长度,手腕部不能裸露在外边。
二、消防器材的正确选择与使用:
1、必须按照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着火物质的性质、 灭火物质的性质及取用是否便利等原因来选择灭火剂。
A类火灾:选用水系、泡沫、磷酸铉盐干粉灭火器;
B类火灾:选用干粉、泡沫、二氧化碳、卤代烷灭火器(常 见的1211灭火器);
C类火灾:选用干粉、二氧化碳、卤代烷灭火器;
D类火灾:选用金属火灾干粉专用灭火器;
E类火灾:选用干粉、二氧化碳、卤代烷灭火器。
施工现场电气发生火情时,应先切断电源,再使用砂 土、二氧化碳、“1211”或干粉灭火器灭火。
2、使用方法:
手提筒体上部的提环,迅速跑到火场。应注意在 奔跑过程中不得使灭火器过分倾斜,更不可颠倒,以免两种 药剂混合而提前喷出。
当距离着火点10米左右,即将筒体颠倒,一只手 紧握提环,另一只手扶住筒体的底圈,让射流对准燃烧物。
在扑救可燃液体火灾时,如呈流淌状燃烧,则泡 沫应由远向近喷射,使泡沫完全覆盖在燃烧液面上;如在容 器内燃烧,应将泡沫射向容器内壁,使泡沫沿着内壁流淌, 逐步覆盖着火液面。
切忌直接对准液面喷射,以免由于射流的冲击, 反而将燃烧的液体冲散或冲出容器,扩大燃烧范围。
在扑救固体物质的初起火灾时,应将射流对准燃 烧最外猛烈处。
灭火时,随着有效喷射距离的缩短,使用权者应 逐渐向燃烧区靠近,并始终将泡沫溅射在燃烧物上,直至扑 灭使用时始终保持倒置状态。
三、应急情况处理方法:
触电
1、 解脱电源:应根据情况,以迅速而安全可靠的原则来采 用。
2、 救治方法:
人工呼吸法:使触电者仰卧,头侧向一侧,先抠出异 物,再解开其衣领,将头尽量后仰;使其鼻孔紧闭,深吸一 口气向其口内吹气约2S;松开其鼻孔,让其自行呼气约3So
心脏挤压法:跪在其腰部一侧或骑跪在他身上,两手 相叠。手掌根部放在离心窝稍高一点的地方;用力向下挤压, 每分钟挤压60次,每次压陷3〜4 mm;挤压后迅速全部放松, 让其胸廓自动复原。
火灾:
常用的灭火方法有:隔离法、冷却法和窒熄法。
1、 电气火灾的紧急处理:
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着火现场,以免发生触电伤亡事故。
迅速通过各种开关来切断电源。
正确选用灭火器进行扑救。
扑救者要穿戴绝缘手套、胶靴,在水枪喷射嘴处连接 接地导线等采取安全措施后,进行灭火。
2、 气焊气割设备着火的紧急处理:
氧气瓶着火:迅速关闭阀门,并将它移至安全地点。
液化气瓶着火:瓶阀漏气,应用大量冷水喷注使其降 温,关闭瓶阀。若瓶阀无法关闭,则将其移至安全地带,让 其逸出,禁止出现任何火源。
(三)中毒:
1、 焊接有涂层的母材时,可预先将焊缝周围涂层除去,或 在焊接地点设置局部排烟装置。
2、 进入容器或地沟施焊时,应有专人看护。
3、 对有毒和可燃介质的容器动火时,焊工应戴防毒面具且 在上风侧操作。
4、 在狭小环境作业时,应加强机械通风。
四、气焊气割的安全操作方法:
气焊操作
气割操作
(一)一般规定
1、 严格遵守一般安全操作规程和有关电石、乙快发生器、 水封安全器、橡胶软管、氧气瓶的安全使用规则和焊(割) 炬安全操作规程。
2、 发气量5立方米/时或一次加料10KG以上的乙快发生装 置,应采用固定式乙快发生器,建立乙快站(房)。并由专 人操作,遵守乙快站安全运行规程。乙快站、氧气瓶存放间 或固定式乙快发生器(或乙快气瓶间)与厂房或其它建筑物 的距离应该符合乙快站设计规范。
3、 工作前或停工时间较长工作时,必须检查所有设备。乙 快发生器氧气瓶及橡胶软管的接头,阀门及紧固件应紧固牢 靠,不准松动、破损和漏气现象,氧气瓶及其附件橡胶软管、 工具上不能沾染油脂的泥垢。
4、 检查设备、附件及管路漏气,只准用肥皂试验。试验时, 周围不准有明火,不准抽烟。严禁用火试验漏气。
5、 氧气瓶、乙快发生器与明火间的距离应在10米以上。如 条件限制,也不准低于5米,并应采取隔离措施。
6、 禁止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去工启氧气或乙快气阀门。
7、 设备管道冻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