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doc

格式:doc   大小:4,202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doc

上传人:916581885 2021/8/11 文件大小:4.1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
D
3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似:好像,如同。
【经典名句】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句意思】
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赏析】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查看图片" \t "_blank"    4.《绝句》
唐朝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名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句意思】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万里东吴开来的船只
【赏析】
  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诗人对这幅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早春图像就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进行刻画,而这种有声有色的手法,也增加了诗句的生机。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上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山雪岭。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泊有“停留不开”的含义,杜甫用的正是这个含义。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为一,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诗人内心的心绪。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①清明:节气名,在阳历每年4月4日或5日。
③欲:几乎要,简直要。
④断魂:比喻感伤愁苦之深,好像神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⑤借问:请问。
⑥酒家:酒店。
⑦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后人遂以它来命名以产酒著名的地方
【名句】借问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句意思】 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绵绵,路上的行人心情很哀伤。要问哪里有洒馆,放牛的小孩用手指着远处的杏花村。
【赏析】
清明这个节日,本来就容易勾起出门在外的人思归之念,而春雨绵绵,更增添旅途的愁苦和艰辛。这样一种复杂的思绪,诗人却用一句极通俗的语言,作了很好的概括。接下来探问酒家何处有,既是想歇息解乏,又含有借酒浇愁的意绪。结尾以牧童指路结束全篇,给行旅之人带来了安慰和希望,显得含蓄不尽,余味无穷。这首诗对旅途情景的描绘,旅人情怀的抒发,十分真实自然,语言也通俗流畅,音节和谐,景象新鲜生动,易懂易记,因而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篇。
译文:适逢清明节,纷纷地下起了小雨,路上的行人们,一个个都像要掉了魂的样子。请问哪里有卖酒的人家?牧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