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画》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1].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画》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1].doc

上传人:1656403**** 2021/8/11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画》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1].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画》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瑞锦小学 杨雨婕
教材来源:小学《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
课时:2课时,第2课时
授课对象:一四班学生
设计者:杨雨婕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识字与写字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的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音节。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基于阅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2、教材分析
这首古诗是一则五言谜语诗,谜面描述了山、水、花、鸟等景物,通过远、近、来、去等方位或动作的变化,凸显“画”的形象特征。这首谜语诗诗句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配合谜语诗,有一幅经过装裱的水墨画,山水相衬,鸟语花香,意境典雅,给予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谜语诗中描绘的景物均可在画中一一找到,也是对谜底的暗示。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3、教学目标
“远、色”等10个生字和走之、斜刀头2个偏旁。会写“来、不”两个字。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4、教学活动过程
环节
学习过程
评价要点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画》这首诗,那这首诗写的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到的生字。
复忆。
二、研读古诗
(一)整体感知。(课件出示山水画)
1、这首诗都写了哪些景物?让我们走进每一句诗中去探个究竟。
第一句“远看山有色”——山,远远看去山是有颜色的。
第二句“近听水无声”——水,走进去听水是没有声音的。
第三句“春去花还在”——花,春天去了花还开着。
读懂诗句,通过对比诗中描写的情况与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情况的不同,理解“这是一幅画”。初步认识和掌握反义词。
第四句“人来鸟不惊”——鸟,人来了鸟也不吃惊。
2、大家想一想,我们平常看到的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又惊。
3、为什么诗中说的却与我们生活中看到的不一样呢?——因为它是一幅画。
4、填空:
这是一幅有()有()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