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学体育教学设计
单位:新民市胡台学校
姓名: 张天艺
学科: 体育
乒乓球游戏教学设计
握拍方法与端球比稳游戏
指导思想
本课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以小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根据小学生求知欲强、接受新生事物较快的特点,教学中注意培养学身积极思考、勇于实践、主动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愉快的上好这节体育课。
教材分析
依据《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本课制定乒乓球游戏与韵律活动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水平一”中第六章第三节课的学习内容。本课将乒乓球游戏与游戏活动相结合,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
《新课标》要求基本掌握乒乓球运动的简单知识、体验和感受乒乓球的球性特点。后面辅助教材安排韵律活动,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和韵律感、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态和自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培养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并结合韵律活动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发展身体的协调性。
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身体正处于迅速发育期,他们具有活泼好动、喜欢做各种游戏,直观思维能力较强,善于模仿。但同时也伴随着注意力容易转移,自控能力较差等不足,所以体育课上有趣、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体能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基本掌握乒乓球运动的简单知识、熟悉乒乓球的球性特点。简单的韵律活动也能够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培养韵律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样化得练习活动与游戏相结合
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自觉参与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集体活动中提高群体意识,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和谐。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材的特点总结了课的重点难点:
重点:熟悉乒乓球的球性特点、掌握控球能力
难点:上下肢的协调配合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是小学阶段体育课的重要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个目标,将其归纳为:“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这里的“练”是发展能力的手段,而“乐、动、玩”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按照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安排三个教学环节,即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准备部分
首先进行整队、师生问好、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接下来进行热身准备活动一套自编韵律操和模仿小动物行走的游戏。
基本部分
向同学们介绍本课内容、目标、要求。运用示范讲解、小组练稳端球的教学。采用仰卧起坐与跳绳运动进行素质练习。
结束部分
师生一起进行放松练习,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与评价,布置课后练习内容。学生帮助教师整理场地器材。
课时计划
二年级(水平一)第六章第三节 第一课时学生40人
本课教材
乒乓球握拍
端球比稳游戏
课的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