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案】古诗两首池上所见教案(共7页).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案】古诗两首池上所见教案(共7页).docx

上传人:bai1968104 2021/8/11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案】古诗两首池上所见教案(共7页).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案】古诗两首池上所见教案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背景知识:
  《所见》和《小池》是两首从不同侧面表现夏天情趣的古诗,分别由袁枚和杨万里所作。这两首诗充满着童趣、情趣,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所见》着力刻画的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牧童夏日捕蝉的情趣;《小池》悉心渲染的是孩子们欣赏迷恋的蜻蜓轻落荷叶尖角的动人画面。古诗的韵味、想象的空间,勾勒出了夏季独有的童贞世界。
  学情分析:
  每一个孩子就是一名充满诗性的诗人。儿童与古诗的对话,就是建立在这样诗性的儿童世界里的。细细研读这两首古诗,生字不少,但是对于已经具备一定识字能力的基础较好学生来说并不难。因此,生字教学主要以自学为主,采用先学后教、互教互学的形式。教师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象的途径去理解古诗中难以直接领悟的词语上。同时,这两首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象力,诗歌的内容接近孩子的现实生活,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悟促成孩子与古诗的诗性对话,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诵、吟诵加强孩子对古诗的体会咀嚼,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认识12个生字,会写"诗、林、童、黄、闭、立"8个字。
  2、 过程和方法。在朗读和背诵中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夏日的情趣。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喜欢朗读古诗,愿意主动背诵。激发学生关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欣赏一组配乐的夏日情境图(课件),勾勒出对夏日童年生活的回忆。
  2、学生交流:夏天,我最喜欢(干什么)。
  3、教师出示课件(课文的插图:牧童欲捕蝉),引导学生猜想:这个古时候的小朋友喜欢在夏天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袁枚大诗人是怎么说的吧!(课件配乐朗诵,诗问逐行出现。)
  二、学生自学,通读全诗。
  1、学生尝试自己反复地朗读《所见》,特别注意读准每一个字音,读通每一行诗句。(特别关注平时朗读比较困难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
  2、学生互助学****自主认识古诗中的新汉字。
  (1)抽查几位学生(特别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全诗,其余学生仔细聆听并在书本上做好正音标记(在别人读错的汉字下点上重点记号并注出正确读音,这个****惯需要长期培养。),而后集体交流纠正字音。
  (2)游戏:"汉字生活大搜捕"(请学生交流在生活中曾见到或听到的汉字实用例子)
  *课件出示"汉字生活大搜捕"的所有汉字"所 牧 捕 蝉 闭 立",请学生独立搜索。
  *学生互动小组交流后由学生自主推荐典型的例子——
  例如:×××在他爸爸派出所的大门口见过"所".
  ×××听过一首《牧羊曲》,里面有个"牧".
  ×××说古时候的警察不叫警察,而叫捕快,捕快的"捕"就是今天的这个新字。
  (这个搜捕游戏要经常结合认字教学不断进行,才能开拓学生的生活时空,激活他们的生活回忆,从而构建孩子生活和学****的桥梁。)
  3、汉字重回古诗,学生看文朗诵。
  三、研读诗文,充分想象。
  1、再次课件出示"牧童欲捕蝉"的画面,请学生通过在多次朗读《所见》的基础上说话训练:
  "小牧童喜欢在夏天( )。"
  2、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引入诗句的研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