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服装史》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外服装史
课程性质:专业必选课
学时学分:30学时、学分2分
先修课程:服装设计学
适用专业:服装设计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教学大纲是针对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开设 的一门专业任选课程。通过对中西服装发展史的 学习,了解中西服装的历史演变脉络,掌握不同 历史时期的服装特点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 思想意识对服装发展的影响和内在关系。特别是 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观念、服装加工工艺对当时 服装风格形成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使学生了解
和掌握中西服装史的基本线索和基本知识,培养 学生的读史能力,拓展他们的历史文化底蕴,增 加其审美情趣,以期对他们的专业有所帮助。
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欣赏古今中外服 装,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整体审美的 观念和审美情趣,加深对服装的现实意义的理 解。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近现代服装的变化及服装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启发创作思维,引发
创作灵感,培养学生整体审美的观念
和审美情趣,加深对服装的现实意义 的理解。
(二)课程内容
中国服装史部分
第一章 服装的起源及中:
1、 世界关于服装起源的主要学说。
2、 中国原始服装的基本形制。
3、 早期纺织,制衣的最原始工具。
领会:
1、 服装起源时期人类的生活环境。
2、 服装起源时期人类的社会环境。
应用:服装起源之原因在现代服装中的反映、变
化;服装的本质和属性。
第二章 中:
1、中国传统服装中衣裳的种类与总特点。
2、中国传统服装中鞋帽的种类与总特点。
3、 中国古代发式与化妆的特点。
4、 冕服的组成部分及象征意义。
领会:
1、 中国古代服装及其象征意义。
2、 中国古代衣裳的形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第三章 上古服装
识记:
1、 礼服的作用和形成原因。
2、 楚袍的基本特点。
3、 胡服的特点和五大组成部分。
领会:
1、 赵国变服的原因。
2、 礼服形成的社会原因。
应用:武灵王变服对当今服装变革的启示。
第四章 秦汉服装
识记:
1、 汉代官服的特点和等级标志。
2、 汉代冠的种类和梁冠的特点。
3、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服装款式。
4、 袍服的特点。
理解:
1、 秦统一服装的意义。
2、 汉初服制随秦制的原因。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服装
识记:
1、 魏晋时期服装的主要特点。
2、 玄学对服装的影响。
3、 笼冠的形制。
4、褥褶的服装特点。
5、妇女发式的种类与特点。
领会:
1、 南北民族服装的相互影响。
2、 文化传播的形式与特点。
3、 服装的演变与社会的关系。
第六章 唐代服装
识记:
1、 唐代官服特点。
2、 唐代四个时期的服装特点。
3、 唐代女子服的种类与形制。
4、 唐代受少数民族、外来文化影响的服装。
5、 幕离与帷帽的形制。
领会:社会的开放对服装的影响。
第七章 宋代服装 识记:
1、 宋代官服的特点和等级标志。
2、 宋代女子的服装与形制。
3、 宋代女服的色彩与图案特点。
4、 宋代女子发式。
领会:理学对宋代服装的影响。
应用:传统服装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之关系。
第八章 辽金元服装
识记:
1、 辽代的服装特点。
2、 金代的服装特点。
3、 元代的服装特点。
第九章 明代服装
识记:
1、明代官服的特征和等级标志。
2、文武补服图案的九个等级。
3、 明代女子服的风格特征。
4、 明代襦裙的特点。
领会:中国服装文化的传承性。
第十章 清代服装
识记:
1、 满服的特点。
2、 清代官服的等级标志。
3、 箭袖的形制和作用。
4、 清代女服的特征。
领会:清代满服在汉族中男从女不从、生从死不
从的规定。
第十一章 二十世纪中:
1、辛亥革命后服装变革的重要意义。
2、中山装与旗袍的形制。
3、 西洋科技对中国服装制作带来的影响。
4、 男女发式的变革与意义。
5、 50年代以后中国服装
领会:
1、 旗袍演变过程的意义。
2、 民国后期着装观的变化。
3、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服装发展的影响。
西洋服装史部分
第一章 地中海沿岸古文明区服装
识记:
1、 埃及早期的服装与发式。
2、 古希腊、古罗马的服装特点。
3、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服装特点。
领会:地中海沿岸早期服装特点。
第二章 中世纪前期服装
识记:
1、 中世纪早期欧洲几大民族的服装特征。
2、 拜占庭时期男装特点。
3、 拜占庭时期女装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