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农村河道整治.doc

格式:doc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农村河道整治.doc

上传人:tmm958758 2016/6/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农村河道整治.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农村河道整治的实践与探索一、基本情况松阳县环境优美,生态宜人,境内河网众多, 全县河道总长 1873 km,除松阴溪 62k m干流为省市级河道外,其余均为县乡级河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农村河道。“十五”以来,我县依靠上级补助、县财政、受益乡镇村多方筹资,投入 亿元,共完成各级河道治理 185km ,全县河道面貌有较大改观。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条件日益丰富,人民群众追求生态文明的意愿逐渐强烈起来,特别是“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等事业的兴起,广大农村的村容整洁了,房子漂亮了,要求改善河道水环境意愿更加迫切了。图1、新兴乡内孟村图 2、新兴泉庄村泉庄湖二、松阳县开展农村河道的现状松阳县开展农村河道治理的历史比较早,近些年来也建成了向新兴乡内蒙村、泉庄这样的具有一定示范效益的板村。但是不可忽视的是,由于受县乡财政困难,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民收入较低等因素影响,广大农村河道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水域面积逐年减少。在旧村改造等一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缺乏必要的水域保护和治理规划,不少村中的小河沟、小渠塘, 被人为的缩窄、废弃甚至填埋,造成农村水域面积不断减少,使美丽乡村缺少“水”的灵气,严重的的还直接破坏了水系构成,造成水系连通不畅,一遇雨水天气就受涝成灾。二是水环境逐年变差。受上游水土流失影响,农村河道普遍存在泥沙淤塞,河道萎缩等现象,加之农田生产、乡镇企业、畜禽养殖业等生产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农业面污染扩大的影响,使农村河道水体污染进一步加重,造成生态退化、水环境变差,使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下降,直接影响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三是管理薄弱, 管护责任划分不清。农村河道分布广,上下游涉河各村难以协调,多数处于“无管护主体、无管护制度、无管护人员、无管护经费”的“四无”状态。一些群众管护意识不强,将生活垃圾直接丢弃在河道之中,类似塑料袋等一些无法降解的垃圾直接悬浮在河面上,情形触目惊心。四是专业人才缺少,治理手段单一。随着河道治理中生态、植物措施以及水景观工程的融入,河道治理已成为集水利、环境、生物、园林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工程,而县内相关专业设计、施工、管理的机构和人才相对缺少。在以往的河道治理过程中,更多河道被人为的渠化、硬化,使河道失去了原有的蜿蜒、柔美、生态的特性。图 3:硬质防护刚强有余,柔美不足五是资金投入不足。 2011 年县里从土地出让金中安排 320 来万元,用于农村河道整治,加上省里争取的资金,全年的资金投入十分有限,而项目村众多,资金分散使用后,每个村投入的资金只有五六十万元,只能解决最基本的防洪防冲问题,很难在水景观、生态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三、县内外开展农村河道成功经验近年来,从事河道治理工作的人们开始逐步转变观念,认识到天然的河流是一个健全的生态系统,水体具有很强的自我修复功能。这种修复功能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依靠与河道紧密相联系的水生、水岸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得来的,保护和恢复河道原有的生态性是河道治理工作的根本。特别是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在河道治理方面都有不同的尝试。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条经验: 1、河道形态的治理。河道的开挖、清淤治理要尽量保留河道的原始走向、原始地形、地貌,对河道中原有滩地、沙洲都要加以保护,以营造受人类影响极小的生态“孤岛”。切不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为追求防洪的安全,去“改造自然”,甚至“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