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文档名称:

吟咏诗韵与诗歌风格.ppt

格式:ppt   页数:3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吟咏诗韵与诗歌风格.ppt

上传人:wc69885 2016/6/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吟咏诗韵与诗歌风格.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诗歌的格律(平仄押韵对仗) 1、古汉语四声:平、上( sh ǎ ng )、去、入 2、现代普通话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3、平声和仄声: A 平声:阴平,阳平。如: “方”为阴平, “房”为阳平。 B 仄声:上声,去声,入声如: “忍”为上声, “禁”为去声。大致说来,汉语的第一、二声,相当于平声,第三、四声,相当于仄声。入声:汉语调类之一,现代普通话和大部分北方方言没有入声,已将入声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平仄?【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 ya 小桥流水人家 jia 古道西风瘦马 ma 夕阳西下 xia 断肠人在天涯 ya 可以看到,每个拼音的后面都会有 a的韵母,这就是韵脚。韵脚是指每一句诗中押韵的字的韵母,一般要相应延长。韵脚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 40 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 56 字。 2,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3,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 4,每首中间两联必须用对偶,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其他两联用不用对仗悉听尊便。 5 ,律诗各联的名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近体诗:唐代以后逐渐形成的律诗、绝句。律诗吟咏诗韵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玩味,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朗诵的气息控制气流的变化关系到声音的响亮度、清晰度、音色的优美圆润、嗓音的持久性。也就是说,只有气息得到控制, 才能控制声音。朗诵用声的特点决定了对气息控制的要求——掌握胸腹联合呼吸法: 一要有较持久的控制能力,二要对气息的控制收纵自如,三要学会短时无声吸气。调控朗诵的速度?语速——说话时吐字的快慢。朗诵的速度, 大体分快速、中速、慢速三种情形。?决定语速的因素: ; ?平静,严肃的场面宜慢读。? b. 紧张,焦急,慌乱,热烈,欢畅的心情宜快读; ?沉重,悲痛,缅怀,悼念,失望的心情宜慢读。? c. 辩论,争吵,急呼,宜快读;?闲谈,絮语,宜慢读。? d. 作者的抨击,斥责,控诉,雄辩,宜快读; ?一般的记叙,说明,追忆,宜慢读。?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色。野桃含笑竹篱短, 溪柳自摇沙水清。苏轼《新城道中》喜悦的感情:气满声高。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诵读: 爱的感情:气徐声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