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死亡面前的呼喊与细语——《呼喊与细语》观后感.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死亡面前的呼喊与细语——《呼喊与细语》观后感.doc

上传人:WonderZ 2021/8/13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死亡面前的呼喊与细语——《呼喊与细语》观后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死亡面前的呼喊与细语——《呼喊与细语》观后感
提起伯格曼,人们印象中最深的不外乎是《野草莓》、《假面》还有那沉默三部曲,作为电影界的艺术巨匠,每一部影片都带着浓厚的哲学与人生思考意义,而有一部影片让人常常忽视,它同样是一部伯格曼式电影,这部影片给我带来了内心的震撼,那便是——《呼喊与细语》。影片的原文是Viskningar
och rop,有人也翻译为“哭泣与细语”,但我觉得“呼喊与细语”也许更贴合影片内容。《呼喊与细语》被称作是伯格曼在他系列女性探索主题上的巅峰之作,下面谈谈我对这部影片不同层面的见解。
一、红、黑、白这部影片的色彩运用模式想必使每一位观者都印象深刻,红白黑仅三种颜色就完成了一部影片。以红色为背景色揭幕了影片,红色墙壁与红色的地毯,酒杯中的红酒;主人公穿的白色衣服,白色的窗帘;主人公的黑色衣服。本片以红色揭幕,以红色落幕。红色是许多导演最喜欢运用的色调,那么红色意味着什么呢?英格玛·伯格曼解释这部电影中红色的运用:“‘哭泣和低语’是一种对心灵的探索。从孩提时候开始,我就想象灵魂应该是一个潮湿的膜,是形状不断变化的红色。”
红色对于他而言,是“internal”(内部的颜色),代表着“the inside of the soul” (灵魂深处) 或者“the moist membranes in shades of red” (红色的潮湿的薄膜)。在这个红色房子里生活的四个女人,以艾格尼丝身患绝症为整部影片的线索,红色对于她们而言,既带着死亡的气息,又代表着灵魂对她们的拷问。影片中有四个以红色为滤镜主人公们的特写镜头,而这个镜头的色彩又是红黑两色的对比,只照射着主人公们的半边脸,那一红一黑的脸是自我矛盾的象征,而后展开的便是主人公的过去回忆或者也可以说是梦境,揭示出每个人其实都有着自己内心中的阴暗面,都有着不可言说的过去。主人公衣着颜色主要是白色与黑色。白色一方面象征着纯白,每个人在这个红屋子发生的故事都把自己的真实一面都表露无疑地展现出来,但白的极致又象征着苍白——毫无生命气息与活力。黑色象征着庄重、沉闷与封闭,除了艾格尼丝死后其他人穿着黑色丧衣表示悼念外,卡琳常穿着紧身的黑色衣服,令人难以接近,她不愿与任何人亲近,带着失去爱能力的分裂型人格用玻璃划伤自己的性器官,表示对丈夫意愿的抗议。全片中作为唯一穿过红色衣服的玛利亚,红色对她而言代表着欲望与贪婪。她是姐妹中最受母亲宠爱的小女儿,也是男人们心中的美丽尤物,与卡琳恰恰相反,她给人表现的是无私的爱能力。与情夫医生勾结,她丈夫因妻子的出轨而选择***时,她表现出的是冷漠,影片中情夫对有着最直白露骨的剖析,揭示了她友善面具下的自私与贪婪。二、镜头语言艺术伯格曼的这部电影可以算作典型的“室内剧”,这也是得益于伯格曼对于斯特林堡的推崇。伯格曼自己也曾经说过影片的女主人公取名为艾格尼斯,借此向斯特林堡致敬。所以为了完成影片从室外到室内的场景转换,影片开头的几个镜头的连续也是有考究的。从雕塑的背影的镜头,再到庄园的镜头,最后定格在树、雕塑和房屋在一起的镜头,在引入房屋这一客体之后,影片通过红色淡入进入了室内的场景之中。伯格曼用开场的几个镜头非常顺畅的完成了场景转换的这一任务。虽然简单的开场只有短短的几个镜头组成的场景,却也蕴藏着主体的转换。前文也一直提及影片以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