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特定社会群体居住区规划设计初探以重庆大学虎溪校园教职工居住区为例赵万民魏宏扬李进郭剑锋黄勇 、内在的价值需求和集体的消费习惯。在此基础上,以适应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为前提,从人的需求、人的感知和人的情感出发,秉持为教职工、为体验、为可实施而设计的原则,讨论居住空间的规划与设计,努力寻求居住群体与客观环境的互异需求呈现相对一致的内在秩序与外部形式。 2 理念:,西靠缙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图1一图2) 用地为起伏浅丘,现状为农田、荒坡及零星村民宅院,河流穿越其中. 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规划区总占地约539hm。设计条件要求为重庆大学提供31∞套左右,面积从60~240m的教职工住宅。山地环境为规划设计提供了地方性的生态背景和物质基础。方案基于适应当地地貌地质、①。规划设计在切合当代人居环境回归自然主题的同时,有利于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良好结合。居住群体的学院背景暗含了一种特殊的生活状态:创新型、学习型的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组成了一个非常活跃的内部网络。、技术和信息不断被储存、整理和交换,进而形成新的知识。相比网络内部的活动,:居住区内部的交往空间应该非常发达,且更为均质化。教师身份揭示了居住群体独特的社会意义及消费习惯。,从而更为清晰人与物及精神的关系。他们更注重空间的使用价值. 即身处其中的生理感受和自我的精神体验,而不是空间本身以及它所附属的等级和商业策略。至此,设计者提出现代人居”、和谐家庭、文化传承、生态优美四点主题构成住区的物质和精神内容。【文章编号】1002—1329(2005)06—0093—04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作者简介】。。李进,重庆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修改日期】2O05—03—03 图1重庆大学虎溪校园东教学区与西住宅区的关系 ofHuxicampus 图2 重庆大学城在重庆市沙坪坝的位置 LocationoftheChongqingcampuscityin Shapingbadistrict 一陵嚣沿惜昔堕蒋肆 c一牛寺鞯弈廓冈潜整i十彗莉维普资讯 现代人居”的基础是环境”,核心是人”@。方案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条件和适度的居住容量,以自然山水和用地条件为依托,以居住人群为根本,以所需的物质功能为手段,构建美好的现代山水住区。和谐家庭”是中国最传统,也是本区内最丰富的社会组织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