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人才队伍建设总结(共30页).docx

格式:docx   大小:32KB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才队伍建设总结(共30页).docx

上传人:miao19720107 2021/8/15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才队伍建设总结(共30页).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人才队伍建设总结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篇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总结(20xx08)
  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近年来,xxx不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与实践,通过增加人才引进渠道、建立绩效薪酬体系、创新培训工作机制、培养任用年轻干部等措施搭建人才队伍,支持公司业务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 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1. 人才资源规模
  截至20xx年底,人才资源总数为667人,其中管理人才139人;科技人才318人;营销人才57人;技能人才153人。
  2. 人才队伍结构
  人才资源平均年龄岁, 35岁及以下人才占比达到%,呈现年轻化态势,各类人才年龄梯次日趋合理。人才学历结构不断优化,博士学历3人,硕士研究生学历123人,本科学历333人,管理人才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达%,科技人才研究生以上占比达%,技能人才大专以上占比达 %。
  3. 人才能力情况
  公司具有专业技术人员470名,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接近60%,其中正高级26名,副高级95名,中级157名;技能人员中,69名具备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近五年间,公司新增“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名,天津市“131”第一层次人才2名,25名人员入选集团7080、专业人才培养项目,3名人员进入博士后工作站,2名已出站并留在公司工作。20xx-20xx年,人才效能不断提升,人均收入与人均利润呈持续增长趋势。
  二、 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近年来,公司不断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人才工作机制,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战略导向的人才管理
  公司将“人才强企”作为公司关键战略的重要内容,通过战略规划,绘制战略地图,根据公司的战略需求对衡量现有人才的数量和能力,进行人力资源准备和组织准备;通过构建“创新成长、合力共享”的核心价值观,统一思想,形成合力,激发创新活力。
  根据公司整体战略发展需要和各业务公司发展状况,进行人才的整体调配,每年的内部人才调配率占在岗员工的5%左右,通过合理调配满足人员需求,提升人员效率,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为了适应公司的战略发展需要,释放业务部门更多的活力,人力资源部也在积极进行平台化转型,试图通过建立政策与规则,优化技术与资源,进行支持与服务,提供数据与分析为公司、业务部门和员工提供平台化的服务,给业务部门更多的权限和技术去建设自己的人才队伍。
  2. 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在传统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的基础上,开拓猎头、外包、网络招聘等渠道;开阔思路、开放心态,通过合作通过实习基地、博士后工作站、校企合作等方式柔性引进人才。
  借助猎头机构,引进高级管理人才,20xx年公司引进高级管理人员一名。
  与大学共建专业硕士培养基地,依据天津市稳岗就业政策建立天津市就业见习基地,依托见习、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的同时建立雇主品牌,在实习期对学生进行充分考察,给学生充分了解公司的机会,为引进高匹配的人才提供了平台。
  借助博士后工作站、科研项目合作开发柔性引进人才。博士后工作站引进河北工业大学的讲师进站工作,与天津大学的老师进行科研项目合作,老师及两名博士生在项目期间为公司工作。
  3. 建立绩效薪酬体系
  20xx年公司启动绩效薪酬体系建设项目,建立了绩效考核体系和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管理体系。三年来,绩效管理体系推进执行过程中逐步完善,通过公司目标的逐级分解、制定绩效计划,统一了公司高层、中层到员工的努力方向,通过中期绩效检查和年终绩效考核,有效发挥了引导和沟通作用,推动各部门工作有效开展。通过绩效管理体系的运行,建立了绩效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也使得一批年轻骨干得以脱颖而出。
  薪酬管理体系20xx年正式实施,建立了薪酬分配机制的整体模式,实现了基于绩效考核、实现效益进行分配,体现了激励作用。20xx年,公司考虑薪酬分配机制的进一步调整,给予业务部门更多的授权,使员工层面的分配与业绩和效益挂钩更为紧密,并探索研发人员模拟技术入股产业公司分工的分配机制,意图实现更有效的激励作用。
  4. 创新培训工作机制
  近年来,公司不断创新培训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培训体系。 20xx年,公司开办大讲堂,至今已经开讲了六期,公司总经理借助大讲堂的平台,传播战略思想、统一价值观、解读战略地图和行动方案;内外技术专家先后带来了变频调速系统、系统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轧钢工艺、机器人和智慧工厂的创新领域技术普及,这样一个创新思想、宣贯战略、推广技术、传播文化的平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同年,建立培训+分享的培训模式,要求外训人员在公司内部进行分享,使参训人员有效转化培训内容,也使更多的员工接触到最新的知识和理念。
  20xx年,公司培训更加贴近公司战略发展需求,结合产业基地建设完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