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瞿秋白( 1899-1935 ), 江苏常州人, 散文作家, 文学评论家。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1920 年10 月 16 日, 瞿秋白以北京《晨报》记者名义赴苏俄考察。 193 5 年2 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 6月 18 日慷慨就义, 时年 36 岁。瞿秋白( -1935 ) 原名瞿双, 后改名瞿霜、瞿爽, 号熊伯(或雄魄), 江苏常州人, 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 1927 年7月— 1928 年7 月, 1930 年9月— 1931 年1 月)。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 马克思主义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1934 年2 月,瞿秋白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中央红军长征后, 他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宣传部部长。 1935 年2 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敌人得知他的身份后,采取各种手段利诱劝降,都被他凛然拒绝。 6月 18 日,他坦然走向刑场,沿途唱着《国际歌》、《红军歌》,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到达刑场后,盘膝坐在草坪上,饮弹洒血,慷慨就义,时年 36 岁。瞿秋白祖籍江苏宜兴, 1899 年1月 29 日生于江苏省常州府城内东南角的青果巷(今 82 号) 一座名为八桂堂的花园住宅内的天香楼二楼。八桂堂是瞿秋白的叔祖瞿赓甫的住宅, 这所住宅内花木繁多,因有八株桂花而得名八桂堂,天香楼也是因沉浸在花木的芬芳之中而得名。瞿家是一个书香门第, 世代为官, 瞿赓甫当时任湖北布政使。瞿秋白的父亲瞿世玮擅长绘画、剑术、医道, 然而生性淡泊, 不治家业, 寄居叔父家中, 经济上依赖在浙江做知县的大哥瞿世琥的接济。母亲金璇,也是官宦之女,精于诗词。她的子女中长大成人的有 5子1 女, 瞿秋白是家中的长子。由于瞿秋白头发上生有双旋,父母为其取名双(或同音字霜、爽) 。辛亥革命后, 瞿秋白的伯父瞿世琥弃官闲居杭州, 将母亲也接到那里, 并停止了对瞿世玮一家的资助。于是瞿秋白家陷入经济困境, 被迫搬到城西庙沿汀瞿氏宗祠居住, 靠典当、借债度日。 1915 年冬,因交不起学费,瞿秋白被迫辍学。农历正月初五,母亲金璇服毒自尽。瞿秋白一家人分别投亲靠友,瞿秋白先在杨氏小学教书。 1916 年年底,瞿秋白得到表舅母的资助, 西赴汉口, 寄居在京汉铁路局当翻译的堂兄瞿纯白家中, 并进入武昌外国语学校学习英文。瞿秋白- 个人经历 1917 年春, 瞿纯白调外交部任职, 瞿秋白也随同北上到北京, 参加普通文官考试未被考取, 于是考入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免费入学),学习俄文。 1919 年5月4日, 性格内向的瞿秋白参与了五四运动, 加入了李大钊、张嵩年发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8 月参加了中南海总统府前抗议马良祸鲁的请愿活动, 遭到逮捕, 旋即被释放。 1920 年8 月,瞿秋白被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到莫斯科采访。 1921 年秋,东方大学开办中国班,瞿秋白作为当时莫斯科仅有的翻译,进入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