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图形的运动(二)》
第二课时 画轴对称图形
执教:西峰区团结小学白玲玲
教学内容:教材4、5页例2、例3画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用对折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会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主动参与画图形的活动,感受图形的对称美。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判断是不是断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请你找出屏幕上的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你还见过那些轴对称图形?
2、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片)
师: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那大家想不想把这么美的图形画下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轴对称》。(板书揭题:轴对称)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各种轴对称图形,激发学习兴趣,复习了旧知,为新课的学习进行铺垫)
二、实践探究,深化认识:
1. 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课件出示例2:)
师:这幅图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师:如果沿着对称轴对折,A点会和哪个点重合。(适时圈出A’点)
生:A’
师:我们把像这样对折后能重合的一组叫对应点。谁能找出B点的对应点呢?C点呢?
师:再仔细观察这副图 ,如果不能对折时,你有什么办法来判断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仔细看一看,数一数,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标出的关键点和对称轴有没有什么关系?先在小组内和同桌说一说。
(设计意图:小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这样能提高学习兴趣,引出学生的自主动脑活动。)
生:我发现了点A和A’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2小格,点B和B’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3小格,点C和点C’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5小格。
师:你观察得太仔细了,真是个学习有心人。
生:老师,我还发现了把点A和点A’连起来和对称轴是垂直关系,点B和点B’连起来点C和点C’连起来都和对称轴是垂直关系。
师:这些知识是很隐藏的,都被你发现了,你太了不起了。不错,刚才这些都是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我们把点A、B、C在数学上叫它原点,点A ’、B’、C’叫它对应点。谁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个知识点。
生:原点和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相等,它们的连线和对称轴成垂直关系。
师:(板书生说)
2、小练笔:观察下面方格纸上的轴对称图形,完成下面的问题。(见练习题第2小题)
3、运用性质画轴对称图形
(课件出示例3:)
师:我们发现了轴对称图形这么多的特点,你能根据这些特点画出这个图形的另一半,让它也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吗?生:能
(课件出示轴对称图的一半,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图形。)
师:你能猜出另一半是什么吗?为什么这样想?
师:(引导学生思考)先想想怎样画才能画的又快又好?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每条线段要画多长?
(小组内先讨论画法,然后自己动笔试画)
预设:
生:先找几个关键点,再找对应点,最后再依次连线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该如何才能又对又快画好呢?首先,要先标好原点,再找出原点的对应点,再依次连线。
(设计意图:先通过让学生尝试画 ,再引导学生画,最后总结。画法:形成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