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精品论文历史上的三次赋税改革及启示.doc

格式:doc   大小:8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精品论文历史上的三次赋税改革及启示.doc

上传人:小雄 2021/8/16 文件大小:8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精品论文历史上的三次赋税改革及启示.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税务研讨论文-历史上的三次赋税改革及启示
【摘要】本文对我国古代历史上三次重要的农村赋税改革制度及其经验教训 略作探讨,希望对我国农村正在进行的税费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赋税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启示
自古以来,每一个朝代的变更替换莫不与赋税有关,赋税与社会的政治和经 济紧密相连。其中最有影响的三次农村赋税改革分别是“两税法”、“一条鞭法”、 和“摊丁入亩”。这三次改革促进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探讨其中的成因和经 验教训,对当前各地的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会有裨益。
1唐朝中后期的“两税法”
唐朝中后期,随着均田制的瓦解,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 地,到处流亡。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租庸调法再也无法维持下去,造成了严重的 财政危机。为了维持财政收入和缓和阶级矛盾,公元780年,唐德宗采纳宰相杨炎 的建议,颁行两税法。主要内容是:。、客户一律 以现在居住地为准登入户籍纳税。,改为按照资产和田亩 征税,根据资产定出户等,按户等征收户税,先“定税计钱”,再“折钱纳物”,按 田亩多少征收地税。。
两税法首开费改税的先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进步意义:,将 名目繁多的杂税统一为户税和地税两种。,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 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实际上是资产税,弱化 了人身控制,这比租庸调法按丁征收的办法合理。两税法改革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反映了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即收费标准以人丁为主向土地为主的 转变。
2明朝中后期的“一条鞭法”
明朝中期,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由于土地兼并集中,豪强瞒漏,造成大批 农民失地逃亡,加上统治集团腐朽,民贫财竭,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为了挽救日渐 衰微的政局,公元1581年,内阁首辅张居正在清查土地的基础上,在全国推行一 条鞭法。主要内容有:。把田赋和各种名目的徭役合在一起征收,并将 部分丁役负担摊入田亩。。把原来按户丁征派的办法,改为按照丁银 派役,差役都由政府用货币雇佣。3.—律征银。用征收货币的税赋制度取代了以 往征收实物和力役的赋役制度。。明代的一条鞭法是继唐代两税 法实施八百年后又一次较大的税费改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进步意义: 按田地多少征收赋役,使政府从掌握大量田地的地主手中增加税收,又使无地、少 地的贫民和工商业者减轻了负担。,限制了豪强地主舞弊 瞒漏和胥吏里甲层层盘剥。,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 并使得大量农产品流入市场,从而刺激了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促进了城镇手工 业雇佣劳动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为清初真正完成这一变革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3清朝前期的“摊丁入亩”
入清后,由于土地兼并和农民逃亡,导致丁额无法落实,加上富户转嫁负担, 编审赋役不公,不断激起农民反抗。为缓和矛盾,稳定统治,也为了解决丁银难征 的难题,康熙五十一年规定:以前一年全国丁银额为准,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
赋”。至雍正二年,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摊丁入亩”赋役新政,“丁徭与地 赋合而为一,民纳地丁之外,别无倨役也”,从此彻底取消了人头税。乾隆时,除少 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