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三年级好词好句好段三年级好词好句好段一、写“月”的诗句有:1、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这是诗人从自然引起的遐想,对人生有限、宇宙无穷而产生无限感慨。2、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唐. 张九龄《望月怀远》) 月亮从海上升起的时候, 远隔天涯的双方都在同一时刻看到了。3、峨嵋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唐. 李白《峨嵋山月歌》) 这是作者早年写故乡夜景的有名诗句。高山秋月, 月影江流, 描绘出一幅优美的清江山月图。暗点秋夜行船, 空灵入妙。 4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唐. 李白《把酒问月》) 以月亮为见证, 说古人今人来去如流水, 人生有限而时间无限。5、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子成龙明月, 低头思故乡。(唐. 李白《静夜思》)6、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唐. 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白: 诗作于白露节夜晚。前句写见露白而叹自然时序的变迁,后句见月明而思故乡之月更明。通过心理幻觉, 表现对故乡的怀念。在战乱中见露见月, 更增其忆舍弟之念。7、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来。(唐. 刘禹锡《石头城》) 淮水: 秦淮河。妇墙: 城上的矮墙。通过对明月的描写, 引发了对历史的回忆。江山依旧, 人事已非, 只有明月多情, 穿过女墙仍旧照着这古老荒凉的故都,抚今思昔,怎不伤感! 8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唐. 徐凝《忆扬州》) 无赖: 无奈。写扬州独占二分明月, 是因望见月亮而思念意中人。9、明月不谙离别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宋. 晏殊《蝶恋花》)谙: 熟悉, 懂得。离别苦: 一作“离恨苦”。到晓: 因为思忆离人一夜无眠。朱户: 红色的门窗。借月抒情, 寄托离别的愁思。 10、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宋. 苏轼《水调歌头》)但:只。人长久: 年寿的长久。婵娟: 美女。传说中住着嫦娥, 这里借婵娟指月亮。这是一句传诵千古的良好祝愿, 宽慰离别的双方。二、写“荷”的句子有: 1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唐.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荷: 水生草本植物。夏季开花, 大而艳丽、清香;花谢后生莲蓬、结莲子。荷里活又称芙蓉、芙蕖、菡萏、莲。用拟人的手法写风荷(荷叶受风) ,恨芳时不再、美人迟暮,怀着壮志未酬之痛。 2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舒卷开合任天真。(唐. 李商隐《赠荷花》) 相伦:相比。尘: 比喻渺小。菡萏: 莲花。针对人们重花不重叶的偏见, 以荷花为例, 说明“红花也须绿叶扶持“的道理。3、菊, 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莲, 花之君子者也。(宋. 周敦颐《爱莲说》)作者给予菊花、牡丹、莲花这三种花不同的美称, 以此比喻三种不同品格的人。但以菊和牡丹衬莲, 重点在莲。4、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宋. 周敦颐《爱莲说》) 描写莲花正直、清香、洁净和高雅, 称颂其不同流合污的品格。以物拟人, 寓意深远。5、小花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 杨万里《小池》) 才:刚刚。尖尖角:露出水面的荷叶尖。写泉池风光。这两句比喻人们对新生事物的发现后的惊奇和喜爱。6、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诗歌写出六月天的西湖秀色。运用碧绿的荷叶衬托鲜红的荷花, 相映成趣。7、荷花入暮犹愁热, 低面深藏碧伞中。(宋. 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 碧伞: 比喻荷叶。描写酷热的夜晚, 观察荷花怕热的动态, 体物甚微。三、美文荐读故乡的月色常在月影碎于浮华喧嚣之时忆起故乡的月色。故乡多山。分散的乡村错落于小盆地的四周和山间, 小村之间绿树掩映, 古老的民居似与竹与木共生,展示出一种自然、和谐、宁静的景象。每逢望日之夜, 群星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羞涩地躲闪着; 远近山峦在月色朦胧中呈现出一派墨绿; 隐约可见的邻村偶尔传来几句人声犬吠, 使人在静谧和清冷之中感受到生命的温暖;如水的月光,洒在池面,洒在庭前,洒在衣裳,洒满空间。人在其间,仿佛溶入了月光之中。因了那静,生命充满了自由之美;因了那光,生活的压力与尘世的烦恼被消解,被稀释。那诗意般的感受即便是一瞬, 却因了不能忘怀而变得永恒。尝在春夜, 在小镇看完露天电影, 踏着缓慢的步子回家。淡淡的月光洒在地上, 伴和着清新的空气, 给人以一种特别舒适和谐的感觉。故乡的山本来是多而不奇, 高而不险。可是, 春夜的薄雾在月色中给群山拉上一块乳白色的帷幕, 使山峰有如汪洋大海中的岛屿, 觉着比原有的印象高得多,远得多。展现在眼前的,仿佛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这夜, 这月色, 浸透着难以言表的美! 回家的路, 我觉得太近了。为了春夜的留恋和欣赏,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