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比亚迪暗战富士康.doc

格式:doc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比亚迪暗战富士康.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6/2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比亚迪暗战富士康.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比亚迪暗战富士康王传福渐渐走上了和郭台铭一样的道路,彼此间的对抗已经拉开帷幕。 6月 11日, 台湾鸿海科技集团旗下的富士康国际控股发布公告, 旗下两家子公司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 有限公司,以盗取商业机密为由,同时在香港将比亚迪公司告上了法庭。就在一年前, 富士康与比亚迪在深圳就已经有过泄漏商业机密的官司。官司缘起于 2005 年,多名富士康高管人员转投比亚迪。按照富士康的说法, 这些高管同时把多份保密文件带走, 在比亚迪制定了与富士康相似的生产流程,富士康为此提出了超过 50 亿港元的索偿金额。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手机代工企业, 相对于其年收入上百亿美元的庞大规模, 年收入不过 129 亿元人民币的比亚迪算不上是一个重量级的对手。但野村证券近日的报告提供了另一视角, 报告认为富士康手机业务今年前景难料, 原因在于摩托罗拉、诺基亚两大客户的订单都出现了不同问题, 而新客户的贡献又难以缓解冲击, 因此, 野村证券对富士康今年利润的预期较市场普遍调低 9%。与此同时, 比亚迪的业绩却是蒸蒸日上。三年前, 比亚迪低调进入手机代工市场, 目前, 业务已覆盖了手机电池、液晶屏、键盘等除手机芯片之外几乎所有的手机零部件, 并获得装配手机的认证, 比亚迪的手机产业布局和代工发展模式与鸿海惊人地相似, 当鸿海以连接器等核心零部件逆向整合整个产业链时,比亚迪则从手机电池为起点,开始了同样的逆向整合运动。进入 2007 年,比亚迪一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手机业务分拆上市。按计划, 比亚迪电子将在 7 月底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富士康也就是看准了这个时机状告比亚迪。富士康的一纸诉状, 王传福似乎有些不屑一顾, 甚至都没有直接过问, 而由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负责。在王传福看来, 这只是竞争企业惯用的玩法, 就是“富士康想在这个节骨眼上出来捣捣乱”。不过, 比亚迪与富士康的知识产权诉讼, 恐怕不仅仅是由于一方要在“战术上捣乱”, 而将成为两家“战略趋同企业”的一场长期斗争。与富士康同路今年, 比亚迪公司总裁王传福一直处于一种精神愉悦、斗志饱满的状态。据 2007 年3月 21 日比亚迪() 公布的 2006 年财报显示,整个集团去年收入达到 129 亿元,税前利润 亿元,其中, 手机业务销售收入达到 51 亿元,实现利润 9 亿元;传统手机电池业务实现销售收入 亿元,利润 亿元。同时,高速成长的汽车业务成了比亚迪去年业绩表现的最大亮点。 4 年前,比亚迪以 亿元人民币收购西安秦川 77% 的股份。跨入汽车产业的高风险让公众对比亚迪的战略充满了质疑。那时王传福为自己制定了一个 3 年的时间表,在3 年的时间里完成比亚迪第一辆新车的上市, 而现在他不仅完成了新车的上市, 在经历了 2003~200 5 年连续 3 年亏损后, 2006 年比亚迪汽车业务成功扭亏。 2006 年年报显示, 比亚迪的汽车业务一改连续 3 年亏损局面, 成功实现盈利 6 亿元,F3 单车销量突破5 万辆, 销售收入达 32. 3 亿元, 同比增长 414%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的数字, 2007 年3 月, F3 凭借单月 万的销量成为全国第 10 大畅销轿车品牌。随着 F3-R 、 F6、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