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文档名称:

公共管理学 第一节 管理与伦理.doc

格式:doc   页数:4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公共管理学 第一节 管理与伦理.doc

上传人:Hkatfwsx 2014/8/1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公共管理学 第一节 管理与伦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公共管理学第一节管理与伦理
教学安排
一、总学时数:60
二、学分:3
三、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公共伦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确立公共服务精神,明确公共管理主体的公共责任和道德素养。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第一章公共伦理与管理伦理 8学时
第二章公共伦理主体 6学时
第三章公共伦理客体 6学时
第四章制度安排与公共伦理 8学时
第五章公共权力 6学时
第六章公共事务与公共责任 8学时
第七章公共管理者的素质 8学时
第八章公共伦理建设 6学时
第一章公共伦理与管理伦理
第二章公共伦理主体
第三章公共伦理客体
第四章制度安排与公共伦理
第五章公共权力
第六章公共事务与公共责任
第七章公共管理者的素质
第八章公共伦理建设
第一章公共伦理与管理伦理
知识要点
●管理与伦理
●管理伦理与公共伦理
●公共伦理学与管理伦理学
●公共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第一节管理与伦理
一、管理的含义和实质
管理就是主体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依据一定的原则并运用一定的手段对客体实施控制的活动过程。
几种观点:
结构要素论
协调论
决策论
组织管理论
管理的实质:
13>.管理是社会分工分化出来的一种专门职能




二、管理的伦理意蕴
管理的人性假设:管理主体对人的动机、情感、思想、行为目的、行为属性所持的看法。
X理论
Y理论
Z理论
子曰:“性相近****相远。”
性善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性恶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人性即人之为人而区别于动物的规定性,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变化的。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生存需要、发展需要、享受需要
自然属性∞体性
社会属性∞德性
思维属性∞才性
需要
人性
科学的人性论是管理理论的基础。
科学的人性论必须立足于历史的分析:人性是历史的产物,是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
科学的人性论必须立足于社会关系分析:人性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
科学的人性论必须立足于实践分析:人性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是在实践过程中塑造的品质
一、公共伦理与管理伦理

已往有关管理伦理的研究被局限在企业伦理领域,狭义的管理伦理学就是以企业管理中的伦理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公共伦理涉及的范围比企业伦理更为广泛,包括企业管理在内的企业之间、社会组织之间、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应该遵循的伦理准则。换言之,用以规范公共管理主体的行为,以保证公益事业的公正性,合理有效地实现公益事业目标的准则体系,就是公共伦理。
第二节公共伦理学与管理伦理学
1、公共伦理是规范公共组织行为的准则体系 2、公共伦理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 3、公共伦理不是社会公德 4、公共伦理是社会管理组织的职业道德,是特殊的职业道德
二、道德、伦理学与公共伦理学
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道德现象,因而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的科学,是对道德的哲学反思、哲学探究。在西方历史上,伦理学常被称为道德哲学。它研究道德的起源、本质、结构、发展规律及其社会功能,以理论思维的形式概括道德现象的各个方面,包括各种道德理论、道德意识、道德实践活动、生活的意义等。
道德:“道”:道路、道理、为人处事之道、天地万物的根基和运行规则;得于道者而有“德”。人们外求于道,内得于心,而有道德。
伦理:辈分、秩序、规则。
道德与伦理是伦理学中的基本词汇,一般意义上二者为同义词。
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用善恶标准进行评价的,依靠社会舆论、风俗****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和调节个人与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社会意识和行为活动规范的总和。
伦理学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规范伦理学、元伦理学、应用伦理学。管理伦理学、公共伦理学正是在应用伦理学发展过程中新兴的伦理学学科。公共伦理学是研究公共管理中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之间道德关系的一门交叉学科,其任务是确立公共管理主体在处理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中应当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
规范伦理学:重视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与人的关系,强调善恶价值意义,通过对善与恶的研究,提出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元伦理学:研究道德概念、道德判断的逻辑以及道德语言的结构功能。
实践伦理学:与各学科结合,形成生命伦理学、生态伦理学、职业伦理学、军事伦理学、经济伦理学、公共伦理学等不同学科领域。
义务论
义务是指个人对社会、对他人应尽的责任,是社会对个人行为的一般要求。道德义务具有较强的社会他律性,道德义务的履行还具有自觉性和非强制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