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课 时 计 划
教学班级
六(1)(2)
授课人
杨广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位置
教学目标
,懂得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ﻫ3.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重点难点
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具准备
本班学生座位图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情境导入
二、生活引入,认识数对
1、出示例1:明确列、行确定的规则
(1)哪个是张亮同学?你能用学过的知识介绍他的位置吗?
(2)怎样才能正确、简明地说出张亮的位置呢?
我们把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学生活动
记录评价
(1)第2列第3行,还可以用两个数来表示,写成(2,3),数学上把这一对数称为数对。指出数对中“列在前,行在后”这是一种规定。
(2)王艳和赵强的位置你能用数对表示吗?从这两个数对你发现什么?看一看有什么不同?
(3)你在教室里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用数对怎样表示?
小结:确定教室里每个人的位置,可以用两个数组成的数对来表示。
3、教学例2
(1)出示例2
问:图中行与列的标法与例1有什么不同?
分别叫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位置
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交流,在练习本上写出自己所在班级的数对
(2)让学生说一说第3列是哪一条线?第5列是哪一条线?第3行是哪一条线?第5行是哪一条线?
想一想,怎样用数对表示大门的位置?(3,0)
这里的3,0分别表示什么呢?
这说明什么呢?还有哪些景点的位置具有这样的特征?小结:根据数对如何确定位置?
三、练习巩固,加深认识。
1、生活中应用数对
(1)根据位置写数对
(2)根据数对找位置
①你能指出下列数对分别表示我们教室里的哪一位同学吗?
第一组:(5,2)、(4,5)、(1,6)
第二组:(7,3)、(5,3)、(2,3)
(3)小组讨论:熊猫馆等其他景点的位置用数对怎样表示?(4)观察比较:看一看大象馆与海洋馆的位置有什么特征?
练习一第1题
问:观察这一组的三个数对,你发现了什么?
第三组:(4,3)、(4,7)、(4,1)
问:观察这一组的三个数对,你又发现了什么?
四、总结提升,形成技能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值得我们课后去探究?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5 页练习一的第3、4 题。
完成练习一第2题,先独立书写,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归纳
板书设计
位置
竖为列、横为行
数对的意义:用有顺序的两个数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
位置确定:(列,行)
教后反思
课 时 计 划
教学班级
六年级
授课人
杨广
授课时间
2012-8-29
教学内容
位置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用数对表示确定位置的能力。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提高用数对表示确定位置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记录评价
一、基础性练习
填一填,再回答
(1)用数对表示平面图中的位置时,我们规定:竖排叫做
(   ),横排叫做(   ),确定第几列一般从(  )往(  )
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  )往(  )数。
(2)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要先确定( ),再确定( )。
(3)小军坐在教室的第3列第4行,用(3,4)表示,小红
坐在教室的第1列第6行,用( , )表示,用(5,2)
表示的同学坐在第( )列第( )行。
分别提问个别学生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
二、完成教材第6—8页练习
1、完成第5题,同桌合作。
2、完成第6题。
先独立完成,再交流、总结自己的发现。
3、完成第7题
4、独立思考完成第8题。
三、阅读教材第7页——生活中的数学
四、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练习的这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有哪些地方还需要加强?
五、作业布置
学生合作完成练习题
让个别学生各抒己见自己总结
板书设计
位置
两个数字,中间用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