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浅析非正式组织之利与弊.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析非正式组织之利与弊.doc

上传人:xxj165868 2016/6/2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析非正式组织之利与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析非正式组织之利与弊摘要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调研, 对非正式组织的利弊问题进行有效分析,以期为后继研究起到推动作用。关键词非正式组织产生特点作用一、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及特点在日常生活中, 非正式组织在组织的正常运行中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所谓组织, 是指能进行信息交流的人, 为了共同的目的而聚在一起, 为某事做出贡献的群体。正式组织是指通过一定程序建立起来的并且有成文的制度约束着每一个成员的行为的组织。而非正式组织是个人、社会关系的网络,是在人际关系中自发产生的,有时也称为组织中的小团体。非正式组织的概念最早是由乔治· 埃尔顿· 梅奥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梅奥认为, 正式组织是以效率、逻辑为主要标准, 要求遵守人群关系中不成文的非正式的行为准则,并强调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社会系统学派创始人切斯特· 巴纳德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非正式组织的理论体系。他将非正式组织定义为“一种没有固定形态的、密度经常变化的集合体”,同时指出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相伴而生、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要正确的认识非正式组织,就必须了解非正式组织的特点。(一) 以心理相容为基础、以个人感情为纽带, 自发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非正式组织是既无法定地位, 也无固定形式和正式结构的交往系统。任何人都被各种伦理关系所包围, 所求即彼此感情融合, 两心相倾。因此非正式组织更多的是因为情感的满足和交往的需要而产生的。这种交流不仅频率高, 而且深度广, 甚至可扩展到成员家庭间的交流。在这种环境下, 组织成员间的交流是自然的需要, 而非任务。组织成员的交流过程即为该组织群体存在的形式。所以非正式组织这种人际关系网覆盖面非常大, 几乎所有的组织成员都被多个非正式组织交叉覆盖。(二)具有拥有“一呼百应”号召力的“灵魂人物”。和正式组织一样,在非正式组织中也常常会有一个“灵魂人物”。作为非正式组织中的核心人物、领袖, 他一般是自然形成的, 往往以人格魅力获得组织成员间的拥戴,从而领导非正式组织。“灵魂人物”在非正式组织中拥有很强的号召力,往往可以“一呼百应”,对其他成员有很强的影响力。一般来说,成员间的互动需要“灵魂人物”的参与, 如协调矛盾、组织活动等, 其态度可能决定其他成员的心理满意水平。(三)因共同的目的而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正式组织的目的通常具有具体性和利益性, 例如: 企业是为了盈利、政府是为了社会正常运转等等。而非正式组织成员的共同目的往往是非利益的, 如共同的爱好、信息的共享、生活扶助、亲情满足等等,也有的非正式组织其存在的目的就是组织本身的存在。成员对共同目的的认同感非常强烈, 因此也在无形中增强了组织的凝聚力。这样强大的凝聚力是内生的和自然的,不需要文字规定,甚至不需要言语要求, 成员自觉遵守群体规则, 它是组织正常运转的保障,也是正式组织的管理者非常羡慕的。(四)松散的组织结构与非制度化的行为规范。非正式组织的组织形式是松散的, 个体的加入和离开行为不会遇到客观的障碍, 全凭个人意愿, 无需任何手续。这种松散的形式使非正式组织成员间保持了纯粹性和畅通的交流, 使成员感到放松和自由。同时, 与有意识形成的正式组织不同, 非正式组织是由无意识的社会过程产生的, 在其成立之初, 就没有明确的组织名称和规章制度。但是非正式组织有一套有效的不成文规范和奖惩办法,能够调节成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