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文档名称:

京派与海派.ppt

格式:ppt   大小:64KB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京派与海派.ppt

上传人:274030239 2021/8/18 文件大小:6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京派与海派.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京派与海派
1
京派、海派
京派、海派是30年代南、北相对的两个流派是两个有各自的审美追求、创作方式、创作风格都比较复杂的创作群体。
2
京派
京派是指30年代前后活动在以北平为中心的的北方城市,集中在京、津刊物上发表作品的作家群。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萧乾、芦焚、林徽因、凌叔华等。这些人当中有许多是北大、清华等大学里的师生,因此作品的学院派味道很浓,追求古典文化传统、文风古朴典雅。
3
京派
同时,作品带有理想化色彩,返璞归真,描写山水田园和理想王国。更多显示了古老文明的风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品中更讲人情、人性和理想,提倡自然和传统。
4
海派
广义上的海派以30年代的“新感觉派”小说作家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和40年代活跃于文坛的被称为“上海都市代言人”的张爱玲为重要代表。他们的作品追求表现现代化大都市现代生活节奏,以更加务实的态度表现当时焦躁不安的人生情绪。
5
海派
更多的借鉴外国现代派小说的表现技巧,注重感觉和印象,运用大量闪动的生活画。注重表现人的心理活动,努力呈现潜意识、性心理乃至变态心理。更多表现了上海的生活情景,表现金钱给人们心理带来的影响和扭曲及都市人精神的高度空虚。揭露了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关系。
6
海派特点
海派与生俱来有着多元、创新、变异、时髦这四个特质。多元,就是海纳百川、中西合璧;创新,就是见多识广、富有创造;变异,就是注重变化,与时俱进;时髦,就是追逐时尚,引领潮流。然而,毋庸讳言,海派也曾有消极面,如崇洋意识、市侩心理、奢浮风气等。为此,上世纪30年代初期文坛发生了“京海之争”。
7
《论“海派”》
1934年1月7日,沈从文在《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论“海派”》,其中这样抨击:“‘名士才情’与‘商业竞卖’相结合,便成立了我们今天对于海派这个名词的概念。但这个概念在一般人却模模糊糊的。且试为引伸之:‘投机取巧’,‘见风转舵’,如旧礼拜六派一位某先生,到近来也谈哲学史,也说要左倾,这就是所谓海派。
8
如邀集若干新斯文人,冒充风雅,名士相聚一堂,吟诗论文,或远谈希腊罗马,或近谈文士女人,行为与扶乩猜诗谜者相差一间,从官方拿到了点钱,则吃吃喝喝,办什么文艺会,招纳子弟,哄骗读者,思想浅薄可笑,伎俩下流难言,也就是所谓海派。盛情主义的左倾,勇如狮子,一看情形不对时,即刻自首投降,且指认栽害友人,邀功牟利,也就是所谓海派。
9
将文坛的秽行都归结为海派
因慕渴出名,在作品之外去利用种种方法招摇;或与小刊物互通声气,自作有利于己的消息;或每书一出,各处请人批评;或偷掠他人作品,作为自己文章;或借用小报,去制造旁人谣言,传述撮取不实不信的消息,凡此种种,也就是所谓海派。”沈从文作为京派文人,在文章中虽然切中部分海派文人之时弊,但也明显带偏激,几乎一股脑儿将文坛的秽行都归结为海派。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