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D
4、你有巩固所学汉字的好办法吗?
(1)有( ) (2)没有( )
5、在巩固汉字的过程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把汉字记得又快又牢?
(1)反复抄写、朗读( )
(2)根据汉字结构特点编顺口溜、儿歌等 ( )
(3)常用的认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拆部件等( )
6 、你的识字方法有哪些?
通过对班级全部学生的综合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
(1)%,%;
(2)课外阅读和生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的学生认为自己会忽略,跳过去,%的学生认为自己只要知道读音就可以了,%的学生认为自己会有意识地认识它,记住它;
(3)%,%;
(4)%的学生是依赖于父母指导,%的学生会通过看书看报识字,%,%,%。
(5)在巩固汉字的过程中,%的学生喜欢根据汉字特点编顺口溜、儿歌等和常用的认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拆部件等方法,%的学生喜欢反复抄写、朗读的识字方法。
出现以上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教师未能结合儿童年龄特点,从小培养学生的“文字感”,使得识字形式单一化,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心理方面的原因,即俗话说的“粗心大意”,这其中包括感知粗略,甚至感知错误,表象模糊,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注意的分配能力差,有意记忆力差,情绪脆弱调查法:
(二)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各种理论著作和研究资料,进一步明确生活化识字的内涵以及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方法。
(三)观察实验法
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寻找出问题的原因、解决的条件、方法和成效,指导教学。
(四)行动研究法
把研究和行动结合起来,边研究边行动,在行动中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行为的目的。
(五)经验总结法
总结前人的识字方法及课题实施中的成功经验,整理出课题研究的成功案例。
四、课题研究的策略
(一)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1、走进校园,自主识字。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环境,校园里的文化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在识字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好校园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1)认识学生姓名,提高识字量。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家,这个家中有近八十名小主人。他们的名字中汉字也十分丰富,是识字教学中的可利用资源。为了让孩子们把全班同学的名字都记下来,我带着孩子们制作了小小名片,通过同桌互认,小组内认,甚至利用墙报的名片展让学生逐渐认识全班同学的名字,并特别利用每天发作业本的机会,让全班孩子都有机会发本子,认识或巩固学生姓名中的汉字。通过这些手段,学生慢慢认识了许多字,如:“丁、张、任、孙、杨”等,甚至还包括一些比较生僻或难写的字:“澜、嫒、紫、毅……”
(2)认识标志牌,提高识字量。我在孩子入学不久,就领着孩子参观校园,认读标牌,告诉他们这是什么地方,谁在这儿干什么?我们在这里应该怎么做?如认识:实验室、图书馆、标牌“请讲普通话”等等,孩子们边走边读,边走边认,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校园文化的感染熏陶,在识字过程中接受自然常识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热爱我们的校园。
2、创设情境,激趣识字。
有些字适合创设一些情景,更易于理解和记忆。比如在教学《口耳目》一课时,教师先出示一副小兔的图,让学生观察小兔的可爱姿态,继而讲述一个自编的故事:
有一天,小兔皮皮一蹦一跳往前赶路,它跳着跳着,总感觉有什么东西跟着自己。它回头一看,真的有一种奇怪的东西跟着它(出示象形文字兔)。皮皮问它:”你是谁呀?怎么总是跟着我啊?”这个小东西说:“我是你呀!”皮皮不解地说:“你是我?怎么会呀!我妈妈只生了一个我。”小东西笑着,不紧不慢地说:“古时候人们为了方便计算打猎时捕获了几只小兔,就照你的样子画了一个简单的我,我就成了像你形状的字--兔,人们管我们这样的字叫‘象形字’。”皮皮仔细一看,这个小东西确实像自己,不过没有完全相信。这时候现在我们常见到汉字“兔”也跳到它们面前,说“皮皮,他真的是人们根据咱们兔类创造出来的象形字‘兔’。你们还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