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知识点.doc

格式:doc   大小:90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知识点.doc

上传人:蓝天 2021/8/18 文件大小:9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知识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九年级(下册)
★第1课俄十月革命
一、 二月革命
时间:1917年3月
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 十月革命(1917年11月)
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一一人民委员会。苏维埃 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意义:
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⑵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 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此 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 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一、 新经济政策
背景:
⑴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时间:1921年
领导人:列宁
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 苏联成立
时间:1922年底
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解体:1991年底。
三、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领导人:斯大林
1928-1937年实施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 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实现。
斯大林模式(又叫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 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苏联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
(2) 评价: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具有严重弊端,对苏联及东欧 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 巴黎和会
时间:1919年1月到6月
目的:缔结和约,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操纵会议的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结果:签订《凡尔赛和约》(对德条约)
⑴时间:1919年6月
⑵内容: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
意义:《凡尔赛和约》与对奥、匈、土、保和约一起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 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实质: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或战胜的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二、 华盛顿会议
时间:1921—1922 年
背景: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他们在东亚、太平洋地 区的矛盾依然尖锐,日美矛盾尤为激烈。
主导国:美、英、日
签订的主要条约一一《九国公约》
⑴时间:1922年
⑵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 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3)影响: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 共同支配的局面。
三、 凡尔赛一一华盛顿体系
形成: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
实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评价: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它暂时缓和了帝国 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但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 下去。
一、 经济大危机爆发
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年。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时间:1929—1933 年。
开始国:美国
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影响:
⑴生产受到严重破坏。社会矛盾加深。
⑵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二、 罗斯福新政
原因:1929-1933年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 除经济危机。(根本目的:巩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时间: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
中心措施:调整工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生产的 调控。
评价:
取得了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