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余华活着》.doc

格式:doc   大小:5,203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余华活着》.doc

上传人:lu2yuwb 2021/8/18 文件大小:5.0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余华活着》.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余华活着》
D
地瓜,家珍托着重病去城里的父亲要一小袋米,凤霞被迫送人的场景等。 电影《活着》注重时代背景对个体生命的影响,小人物的命运在历史大潮中的不由自主;小说《活着》注重个体生命对命运的承受力和承受态度。两者都关涉生命、命运的话题,但前者着眼于社会历史层面;后者更关注人性层面。
看完电影版的《活着》,大家不难发现它的叙述方式是顺叙,直接按照时间的顺序来讲述主人公福贵悲惨的一生,而且影片中还采用了第一人称;而小说版的《活着》则是采用的倒叙方式,以第三者的方式讲述“我”到农村收集民歌,然后遇上福贵(小说是富贵),听福贵自述其一生的凄惨经历。顺叙和倒叙两种不同的叙述方式和叙述视角,使得电影和小说表现出来的文学风格是不同的。电影中更能让大家感到主人公凄怆悲凉,感同身受,不仅让我们看到福贵一家生活状况,还让我们直观他们生活的社会背景,电影版的《活着》因此也是沉重悲戚的。相比较而言,小说《活着》则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叙述,不考虑其他因素,平淡的感受福贵在种种苦难绝境中顽强生存的坚强意志,充分表达了 “活着”的韧性。小说的风格是平淡冷漠的,小说中的“我”只是插入的一个倾听者,冷漠淡然。
在余华小说中充满着悲凉、忧郁、苦闷的色彩,而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中这种悲惨氛围已经被淡化了,相反有一种淡淡温情的亮色在影片中出现。这种改变出现在几个方面:。小说中的福贵一家生活在南方的农村,一生贫困;而电影中的福贵虽然生活不算富裕,但至少一日三餐不成问题。小说以一种冷色调一贯到底压抑、沉闷;张艺谋把审视人生的强光打在时代的社会背景之上作为背景的大喇叭、大标语、大字报、大炮、大食堂、大炼钢铁的符号更为突出。。小说中福贵的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外孙还有战友和其妻都死了,这样一个个不幸的事都发生在福贵身上,使他的命运更增悲剧性;而电影中福贵、家珍还有外孙都活着,结局至少还是团圆的。。小说是一贯到底的悲惨;而在电影中张艺谋增加了一些幽默的台词以及戏剧化的表现,影片中出现的皮影有趣的表演和唱腔,有庆看到有小孩欺负姐姐于是故意在面条中放大量的辣椒然后从小孩的头上倒下去等等这些镜头的出现,使影片变得轻松欢快,在苦难的夹缝中出现了丝丝欢快。
余华通过《活着》给读者讲述了一个经历众多苦难之后更加坚韧的生命,福贵老人在经历了一个个亲人离去之后变得豁达但麻木,我们能深切感受到这种没有理由、没有英雄、没有叛逆、甚至没有希望的坚韧和顽强,因此更能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思考。
而在电影中,张艺谋更多地强调时代政治特征,政治因素的加入让一些细节让人感到滑稽可笑,所以影片更能引发的是观众对那个时代的反思。因此小说和电影所表达的主旨已经暗暗发生了变化。
余华的小说更接近历史事实,无论是从所涉及历史时间的广度和深度,还是从具体细节的安排和描写,小说都是基于中国的历史事实的。悲剧性,从各个人物悲惨的命运,到多处细节上对活着无奈的着力凸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