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正电子的发现
Carl David Anderson
1905-1991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实验物理学家
正电子的发现者
193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因发现正电子
1905年9月3日生于美国纽约市,父母是瑞典人。
1927年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取得了物理与工程学士学位。
1930年在该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跟密立根做宇宙射线的研究工作。
1930-1933年间,他是该学院的研究员。
1933年成为物理学副教授。
1938年,他和内德梅厄(Neddermeyer)一起在云室实验中又发现了一种带负电的新粒子,质量比电子大130至240倍,他们称之为m介子。
1939年任物理学教授。
1941-1945年,他积极参加了国防研究委员会和科学研究发展部的工作。
1991年1月11日在加州的圣马利诺逝世,享年86岁。
。为准备他的博士论文,他研究了X射线使各种气体放出的光电子在空间的分布。此外,安德森还研究过宇宙射线粒子的能量分布和高速电子在穿过物质时的能量损耗。
1930年, 安德森开始跟密立根做宇宙射线的研究工作。负责用云室观测宇宙射线。正是由于这项工作他在1932年发现了正电子。云室置于磁场中。为了鉴别粒子的性质,在云室中安有几块金属板,粒子穿过金属板,就可以区别其能量。
1932年8月2日,,与电子的径迹相似,却又具相反的方向(),
显示这是某种带正电的粒子。,更不知道他已经预言过正电子存在的可能性。狄拉克是在他的相对论电子理论中作出这一预言的。电子不仅应具有正的能态,而且也应具有负能态。狄拉克认为这些负能态通常被占满,偶而有一个态空出来,形“空穴”,他写道:“如果存在空穴,则将是一种新的,对实验物理学来说还是未知的粒子,其质量与电子相同,电荷也与电子相等,但符号不同。我们可以称之为反电子。”他还预言:“可以假定,质子也会有它自己的负态。……其中未占满的状态表现为一个反质子。”关于反质子的预言,到1945年才由西格雷(Emilio Segrè)证实。
关于正电子产生的机理,。他认为,初级宇宙射线撞击到核内的一个中子,会使中子分裂成为正电子和负质子。为此,他还建议实验家寻找这种“负质子”。
簇射现象的发现
几个月以后,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