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会计学
1
茶与健康
目录
学习任务四、学习饮茶养生之道
学习任务三、认识茶叶的保健功能
学习任务二、认识茶叶中主要成分的风味特性
学习任务一、 认识茶与健康的渊源
第1页/共43页
【知识目标】
;
2. 熟悉茶叶的主要成分种类及其风味特性;
;
。
本章重点:
;
;
,掌握科学合理饮茶。
第2页/共43页
【导入案例】
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健康就是没有病,有病就是不健康”对吗?
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所下的正式定义/衡量是否健康的十项标准:每条10分,测测你健康吗?
序号
标准
1
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2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3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变化;
5
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6
体重适当,体态均匀,身体各部位比例协调;
7
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
牙齿洁白,无缺损,无疼痛感,牙龈正常,无蛀牙;
9
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
肌肉和皮肤,有弹性,步态轻松,有活力。
第3页/共43页
学习任务一 认识茶与健康的渊源
一、中国历代医药专著论茶
时间
医药专著论茶
公元前2世纪
司马相如著《凡将篇》述及的20多种草药就有茶。
东汉
“苦荼久食,益意思”--华佗《食论》,茶药理功能的最早记述
“茶治便脓血甚效”张仲景《伤寒论》
唐代
“茶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主下气,消宿食”《唐本草》
“茗叶利大肠,去热解痰”“主下气,除好睡,消宿食”《食疗本草》
“破热气,除瘴气,”“久食令人瘦,去人脂” 《本草拾遗》
宋代
茶即药品也,去滞化食 《山家清供》
元代
“茶可治中风昏聩、多睡不醒”
明代
《食物本草》、《救荒本草》、《野菜博览》、《本草纲目》、《本草经疏》,以及清朝《食物本草会篡》、《本草纲目拾遗》、《本草求真》等著名的本草书记述了茶的功效。
第4页/共43页
以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为例:公元1578年我国著名药学家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是一部介绍饮食、药用品最全面的集大成之作,同时它也记述了茶的药理功能:
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闿爽,不昏不睡。”
主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止渴,令人少睡,有力悦志。下气消食。作饮,加茱萸、葱、姜良。破热气,除瘴气,利大小肠。清头目,治中风昏聩、多睡不醒。治伤暑。合醋,治泄痢,甚效。炒煎饮,治热毒赤白痢。同川芎、葱白煎饮,止头痛。浓煎,吐风热痰涎。
我国明朝所饮用的茶以绿茶中的炒青散茶为主也有部分蒸青散茶。故李时珍所记述的药理功能是针对绿茶。
一、中国历代医药专著论茶
第5页/共43页
从唐代开始,就有了临床上用药茶方的载,择其重要者列举如下:
二、中载茶疗方
学习任务一 认识茶与健康的渊源
古医方书名
茶疗方
功能
《千金方》
“煮茶单饮”
治头痛
《赤水玄珠》
“茶稠散”方
以茶、川芎、薄荷等治风热上攻、头目昏痛。
《万氏家抄方》
“茶柏散”方,
即以茶、黄柏、薄荷等治诸般喉症等疾病。
《圣济总录》
“姜茶散”方
以茶、生姜等治霍乱后烦燥不安;
《圣济总录》
“海金沙”方
以海金沙、茶等治小便不通,脐下满闷。
《韩氏医通》
“补益方”
以豆、芝麻、茶等作为抗衰老的补益方剂
《银海精微》、《医宗金鉴•眼科心法》、《审视瑶函》
《银海指南》有3方,《》有24方;《银海精微》有32方,《审视瑶函》有36方
应用方法看,绝大多数是用茶汤送下丸散
第6页/共43页
三、中国历代经史子集及茶叶专著论茶效
我国古代出版的一些经史子集类如三》,唐《唐》、《格物粗谈》、《古今合壁事类备要外集》、《岭外代答》,元《敬斋古今黄主》,明《三才图会》以及清《黎岐纪闻》等约近20种史类资料论及茶的药理作用。
朝代
经史子集类
茶效
三国•魏
《广雅》
“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晋
《博物志》和《三才图会》
“令人少眠”;
梁
《述异记》
“能诵无忘”;
唐
《唐国史补》
“涤烦”;
宋
《古今合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