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煤矿六大系统分类采煤系统, 掘进系统, 机电系统, 运输系统, 通风系统, 排水系统, 简称“采掘机运通”+ 排水系统。我国将在全国煤矿建立完善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编辑本段要求达到的标准 1、监测监控系统主机必须双机备份,备机能在 5 分钟内启动。主机或显示终端必须设在调度室。机房及监控系统地面设备检查从系统内选择一个重点采煤工作面,找出工作面上隅角甲烷传感器、及其控制的断电控制器和相应的馈电设备, 通过上隅角甲烷传感器每次调校时的甲烷超限断电情况, 检查当甲烷超限时, 上隅角甲烷传感器控制的断电器的执行情况和相应馈电传感器反馈状态,另外,可通过曲线图的变化反应出断电与馈电稳定性。模拟图显示。在具有说明巷道、设备布置等背景图上, 将实时监测到的开关量状态, 用相应的图样在相应的位置模拟显示;将实时监测到的模拟量数值在相应位置显示。同时用红色等标注报警、断电及馈电异常。点击设备模拟图或模拟量显示值, 可以弹出相关信息的选择菜单, 供进一步查询采煤工作面采用串联通风时,被串工作面的进风巷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 2、人员定位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又称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和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具有: 人员位置、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重点区域出入时刻、限制区域出入时刻、工作时间、井下和重点区域人员数量、井下人员活动路线等监测、显示、打印、存储、查询、异常报警、路径跟踪、管理等功能。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在遏制超定员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领导下井带班管理、特种作业人员管理、井下作业人员考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一般由识别卡、位置监测分站、电源箱( 可与分站一体化)、传输接口、主机( 含显示器)、系统软件、服务器、打印机、大屏幕、 UPS 电源、远程终端、网络接口、电缆和接线盒等组成。 3 、通讯联络通信距离系统的有效通信距离应不小于 10km ;无线通信距离应不小于 100m 。容量系统中信号装置数量、终端设备数量、信号装置或系统内终端设备并发数量由相关标准规定。终端设备输出功率系统终端设备的输出功率由相关标准规定。信号设备输出功率系统信号设备的输出功率由相关标准规定。无线设备工作频率系统中无线设备的工作频率由相关标准规定。备用电源工作时间电网停电后,系统中设备的备用电源连续工作时间应不小于 2 小时。 4、紧急避险矿井应根据井下作业人员和巷道断面等情况, 结合矿井避灾路线, 合理选择和布置避难硐室或移动式救生舱。移动式救生舱所有矿井在各水平井底车场设置固定式避难硐室。有突出煤层的采区应设置采区避难硐室, 设置位置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但必须设置在防逆流风门外的进风流中。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以外的其他矿井, 从采掘工作面步行, 凡在自救器所能提供的额定防护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到地面的, 必须在距离采掘工作面 1000 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救生舱突出煤层的掘进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走向长度超过 500 米时, 必须在距离工作面 500 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救生舱。避难硐室的额定人数,应满足所服务区域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员的避难需要,并考虑不低于 5% 的富裕系数。其中,采区避难硐室至少满足 15 人的避难需求。避难硐室的设置应避开地质构造带、应力异常区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