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化学键”概念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黄旭娇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泰河中学 北仑 315800)
摘 要 化学键是高中化学教学中一个相对抽象、较难理解的基本概念。传统的教学一般从氯化钠和氯化氢的形成过程来分别引出离子键和共价键概念,两种化学键的教学相对分离。笔者在“化学键”教学的实践中,将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教学进行了整合设计,将两者的概念置于同一课时进行,以原子间进行拔河比赛争夺电子对的比喻方式教学,将两种化学键的形成本质串联在一起并且具象化。笔者也反思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与预期不相符的学习情况,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认识到了整合教材内容、进行整体教学设计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化学键 教学设计 概念教学 共价键 离子键
一、分析教材
“化学键”内容选自苏教版《必修2》专题1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专题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切入点,介绍了元素周期律,引入到微粒间的相互作用,最终从微观结构层次上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化学键是十分重要且抽象的化学概念,对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微粒观具有重要意义。深刻认识微粒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帮助学生从微观上认识原子是怎样构成物质的,进而更深刻地从化学键的角度理解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和《浙江省学科指导意见(2014版)》要求,关于该相关课时,学生通过新课学习,知道化学键的含义,掌握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和成因,知道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基于这样的教学要求,设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为: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过程,理解离子键的本质阴阳离子的静电作用,共价键的本质是原子间共用电子对,初步认识电子式。能在模型演示中体会电子对得失或者偏向的过程,理解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得失电子难易程的关系,提高对抽象概念学习的兴趣。
二、设计意图
化学键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基础和前提。在化学键的教学中,化学键的概念、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以及形成过程是教学重点,电子式是帮助学生直观认识离子键和共价键形成的手段,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是化学键概念的延伸,通过分析化学键来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化学键的应用。
在实际教学中,化学概念由于其自身的抽象性成为了教学的一个难点,传统教学方法相对生硬,教师一般将化学键中的离子键、共价键的教学分为两课时进行,且多数以电子式的书写规范为侧重点,而化学键概念的教学通常通过人为总结归纳,随之不断记忆、机械对比以及练习得到强化。笔者认为,这样做不利于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从原子形成化学键的过程,不利于形成完整化学键概念,并且容易形成概念的定式思维,也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难学、需记忆的知识太多,从而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笔者考虑从学生易与接受的拔河比赛这一活动类比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入手,通过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以问题驱动、对比教学、模型演示等方法进行教学,深化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概念。
三、教学主思路
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基础上,学生已经熟知原子最外层电子在达到饱和时有稳定的状态,如稀有气体。而绝大多数原子最外层并未达到饱和状态,也就意味着有发生化学反应来使最外层电子达到饱和的趋势,形成较为稳定的状态。前期关于元素周期律中元素氧化性、还原性的知识基础对本节课争夺电子的理解有辅助作用。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从复习最外层电子的排布规律为切入点,以化学键的概念教学的落实为重点,以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