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参观黄埔军校心得体会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 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接下来就跟 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关于吧 !
篇 1 这是一次很难得的机会,学校组织我们参观黄 埔军校。导游的热情详细讲解,校内的文物景观都让我有一 种不虚此行的感觉 !
在参观之前就停了导游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历史由来: 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 政治学校,其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名声之显赫,都是 始料所不及的。
黄埔军校建立以来,以孙中山的“创造革命军队,来挽 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 ; 以“亲爱精诚”为校训 ; 以培养军事 与政治人才,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实行武装推 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大革命为目 的。一方面积极进行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教育 ; 一方面灌 输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军校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 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 才。广大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 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黄埔军校自 1924 年 6月在广州创办到 1949 年底迁往台
湾高雄县凤山市,在大陆共办了二十三期,在台续办至今已 七十三期,在大陆时期其毕业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 计有 41386 人。名将辈出, 战功显赫, 扬威中外, 影响深远,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显赫地位。而昔日的黄埔军校旧址于 1988 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大 门。
黄埔军校大部分建筑物于 1938 年被日军飞机炸毁。 1965 年,做了一次较大修缮,基本恢复原貌。 1984 年,建立黄埔 军校旧址纪念馆。 1996 年,广州市政府按国家文物局批复的 “原位、原尺度、原面貌”原则重建, 6 月 16 日奠基, 11 月 12 日落成,面积 10,600 平方米,耗资 XX 余万元,复原 了孙中山、廖仲恺、周恩来及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 医各部的办公室和课室、师生的饭堂、寝室等,但由于赶工 期而埋下了不少质量隐患。 XX年,又投入1400多万元进行
全面修缮,将严格按照“修旧如旧”和“不赶工期”两大原 则。
参观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事军校大门,军校大门坐南向北, 面临珠江,在牌坊门额上书有白底黑字的“陆军军官学校” 横匾,是国民党元老谭延闿的手笔。门前有两个哨岗,后面 的两间房子是卫兵室。感觉一般的校门很不一样 !
第一个参观点就来到了黄埔军校的校本部。大门内正面 有一幢走马楼,称为校本部。校本部是一座岭南祠堂式四合 院建筑,两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即三条主要通道,四排 房舍。在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东西两侧, 房舍排列的形式一致, 相互对称。四排房子之间以走廊连通,四周有围墙,建筑面 积 1060 平方米。 全校自总理、 校长、 党代表之下, 设政治、 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六部,机构总数约 40 个, 还设有学员宿舍、饭堂、展览室等。但 1938 年在抗日战争 中,遭日本战机炸毁。 1996 年 5 月初,广州市政府耗资 XX 多万重建,于同年 11月 12日落成。
黄埔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