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唐柳宗元《渔翁》赏析.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唐柳宗元《渔翁》赏析.doc

上传人:taotao0c 2021/8/20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唐柳宗元《渔翁》赏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唐 · 柳宗元《渔翁》赏析
渔翁
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译文】 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在今湖南零陵西湘江外) ,早上汲 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
太阳出来缭绕的云雾渐渐消散却不见人影,摇撸的声音从碧 绿的山水中传出。
回头望去渔舟已向着天边顺流漂下,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 浮,相互追逐。
【注释】
⑴傍:靠近。西岩:当指永州境内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 西山宴游记》 。
⑵汲(j :取水。湘:湘江之水。楚:西山古属楚地。
⑶销:消散。亦可作“消”。
⑷欸(0 i )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 唐时湘中棹歌有《乃曲》 (见元结《欸乃曲序》 )。
⑸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⑹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一般是表 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
苏轼《书柳子厚〈渔翁〉诗》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 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严****沧 浪诗话》从此说,曰:“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 心服。”然刘辰翁认为:“此诗气泽不类晚唐,下正在后两句。” 此后,关于此诗后两句当去当存,一直有两种意见。
【赏析】
这首诗起句较平,只是简单地点明了渔翁夜宿的地点在西山。 第二句却峰回斗转,奇特别致。“晓汲清湘燃楚竹”,连用两 个动词,“汲”与“燃”,为诗句增添了几分动感与活力。我们仿 佛感受到渔翁在一夜安眠之后的轻松与闲适。打水、烧柴做 饭,这原本是日常生活中最俗常不过的事;然而由于诗句中 的“清湘”、“楚竹”却带给我们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西山在
湘江边,古时围绕“湘水”本就有许多美好神奇的传说;而西 山古属楚地,楚地的斑竹枝又带来一份怅惘的回忆和对一种 高洁情感的追怀。因此渔翁这一无心之“宿”,去卩具备了如许 多的雅趣。渔翁本就是一个自然的意象,是一个自然中人, 靠自然为生,与自然为伴。这也暗含了诗人因贬谪的境域而 产生的寄情山水的理想。 “汲清湘”、“燃楚竹”我们看到的是 一幅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清新明朗的画面。并且这两个连续的 动作还赋予了诗句一种意想之外的节奏与音韵美,使诗句流 动起来,极具美感。
因为“燃楚竹”而产生了缭绕炊烟,加之清晨水面常有的水雾 之气,因而渔翁的身影是隐在这烟雾之中的。 等到太阳出来,
烟雾消散,要寻找他时,却早已经不见人影。这就使诗句具 有了些许神秘色彩。下一句可以说是全诗中最具奇趣的一句,
“乃一声山水绿”。“欸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 呼之声。唐时湘中棹歌有《乃曲》。此处场景转换,我们的 视线也由水雾迷蒙的江岸转到了日光初起的青山绿水中,视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