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摘要在近现代中国文化教育史上,李叔同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人物。他既是一位融汇中西艺术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更是一位创建新文化运动的爱国者。李叔同(1880—1942), 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宗教家。他一生在美术、音乐、戏剧、诗词、篆刻、书法、金石以及教育等诸领域都有较高的建树。他一生都在尝试在艺术、教育、宗教等领域,通过艺术与宗教,感化人心、唤醒民众,拯救民族于水火。李叔同在艺术教育领域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将西方的人体写生、石膏模型写生教学法、写实造型的透视、色彩、构图原理和法则用于改良中国画;他是最早推广西方“音乐之王’’钢琴的音乐教育家,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丰子恺、潘天寿、刘质平等文化名人均出自他的门下。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启蒙者,李叔同筚路蓝缕的作用功不可没。由于种种原因,李叔同走上了世俗眼光中的消极人生之路,1918年,他披剃予杭州虎跑定慧寺,遁入空门,从此他苦心向佛,精研律学,弘扬佛法,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世祖。早年,李叔同试图通过带有愤世嫉俗色彩的笔墨诗文,抨击腐败的政府,揭露统治者的黑暗内幕,写下了歌颂祖国的爱国诗歌,试图以此来唤醒国人迂腐落后的奴性思想。然而现实的状况告诉他此路不通,他因此转而积极地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探索救国救民之路,走教育救国的理想道路,试图通过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进而解决中国当时面临的各种问题。在中西、新旧两种文化心理结构的对抗和冲突中,李叔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认知模式,并努力通过教育教学的方式将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赋予他人,进而改良民心。然而,他的理想终因离现实较远而无法实现,面对国民素质有限的残酷现实,他不得不再次放弃教育救国,最终寄希望于宗教,走宗教救国之路,试图从人们灵魂深处唤醒民众,感化民心。皈依佛门后,他精研戒律,弘扬律宗, 希望人人以法为戒,严于律己,规范德行,弃恶从善,普度众生,拯救民族于水火之中;可惜这条道路亦走得艰辛而曲折,毕竟国民觉悟尚浅,人心不齐,加之政治昏庸, 最终仍然无力改变现状。他临终前书“悲欣交集”四字以作绝笔,长叹而终,使他的人生蒙上一层悲剧色彩。然而,李叔同在艺术教育和宗教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他知行合一、以身践道的高尚品德,是世人所共识的,其对20世纪中国艺术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李叔同早期救国思想的成因,他的美育思想及教育救国实践,以及他以身践道与普世度人的宗教情怀的梳理,试图通过对李叔同在艺术、教育和宗教诸领域的实践,解读其“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的人格理想及其倡导的美育思想的实质,进而分析李叔同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和人格魅力,并借此探讨李叔同在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史上的地位与意义。在论述方法上,以李叔同的育人实践活动为主线, 动态地勾勒出李叔同在艺术、教育及宗教领域中“先器识而后文艺”、知行合一的美育思想及其极具实践特色的美育理念,所有这些对于当代中国艺术教育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和现实启迪意义。关键词:李叔同,教化人心,救国思想,美育思想 Abstract Inthehistory ofmodern Chinese culture,Li Shutong is anunavoidable is afusion ofChinese andWestern artsadvocates andpractitioners,but also tocreate anew culture movement (1 880-1942), famous artists, educators, thinkers, lifeinart,music,drama,poetry,sculpture,calligraphy, stone, aswell as the areas ofeducation have higher lifeintrying to artistic, educational, religious and other areas where,through artand religion, probation people’S minds, awaken thepublic to save thenation and fireand Shutong the fieldof education inthe artsforthepeople oftheworldleft avaluable asset, he willbetheWest’Sbody andpaintplaster casts paintingpedagogy, realisticmodeling pers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