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6阿奎那(aquinas).ppt

格式:ppt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6阿奎那(aquinas).ppt

上传人:w3332654 2016/6/2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6阿奎那(aquinas).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Thomas Aquinas 基督教亚里士多德主义教俗冲突?中世纪; 5世纪西罗马正式灭亡---15 世纪中期;前 5-10 , 中 11-13 ,后 14-15 ; ?日耳曼民族,黑暗时代,倒退---蜕变和新生; ?政治秩序[领主和附庸,契约,贵族分封割据,国家是大大小小的领地拼合,修道院和城市;权力多元化---王权专制], 政教二元化[一个政治体内,并存两套权力机构、法律和司法系统;教会财产,教阶,教士阶层] ?政教冲突的基本趋势:早中晚?政治思想转变:首先,古典时代=国家权力的起源、归属、使用,政体问题是焦点。中世纪,国家权力属于什么样的权力,其界限何在?;其次,平等观,自由观,民主观?基督教?教权与王权的紧张:中世纪早期百年,中期叙任权之争?主教叙任权问题:世俗君王选拔或任命主教和修道院院长并授以其世俗和精神的权力?圣职买卖,神职人员结婚? 1076 年格里高利七世与德意志帝国皇帝亨利四世之间的冲突---1122 ,《沃尔姆兹宗教协定》?长期的冲突,教会世俗化和私有化,引起教会内部的抵抗,改革派运动加强教会权力,如尼古拉二世[由枢机主教团选举新教皇,再得到其他神职人员和人民的同意],“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宣传鼓动时代”? 1076 ,革除亨利的教籍,解除其臣民对他的誓约;忏悔?结果:德国主教和修道院院长按教规自由选举产生,皇帝放弃主教叙任权,交出象征宗教权力的牧仗和权戒,保留了世俗封授权。得以平分秋色格拉修斯?否认皇帝有权在宗教上立法?主教权力和皇帝权力应该分开;基督,防止人类同时掌握两种权力而骄狂?相互平行;在各自领域最高?又不是完全分离的;相互交叉合作?精神权力价值更高阿奎那生平?奥古斯丁---- Karl Rahner (20 世纪晚期)之间最伟大的神学家,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代表, scholasticism, ? 1224-5 意大利富有家庭, ?修道院;那不勒斯大学,新发现的亚里士多德哲学,正确使用理性的典范,了解宇宙的有效途径?多米尼克会托钵修道会,宗教复兴运动, 1242 , 见****行乞修道士,家人绑架,囚禁两年,释放?拿坡里大学,巴黎,大阿尔伯特, “笨牛”?“在亚里士多德主义与奥古斯丁主义争执不下中, 为基督教王国立心”?巴黎大学,法兰西斯会---多米尼克会的两种真理? 1256 ,巴黎的神学大使,教学,《反异教大全》(西班牙和北非回教学者);《神学大全》?地位尊崇,与路易九世用餐魂游象外? 1274 ,在巴黎,去世前一年,停止写作,原因(见到启示,面对面遇见神的神秘体验) ?百科全书式的综合(眼界囊括整个基督教世界与整个哲学),学问渊博,思维缜密, 思想环境中的问题?亚里士多德哲学回归,《政治学》( 1260 )、《伦理学》等首次被译成拉丁文, ?哲学,理性---- 信仰,启示?回教世界,基督教世界,社会结构不同(法理学- --哲学;教会---世俗,教会智力活动上的开放) ?基督教亚里士多德主义者(经院哲学的特征), 详细评注了几乎全部主要论文,广泛利用其思想材料,决定性地把亚氏确立为基督教世界中的哲学权威。核心问题?引入亚里士多德[城邦的自然,发展] ?之前的西方政治思想传统: ?索尔兹伯里的约翰,《论政府原理》(特征,封建社会背景下的共和理想,公共利益,法治约束,为铲除暴君而辩护) ?奥古斯丁的政治观[圣保罗,上帝的惩罚,国家] ?综合,调整,搭配?“如何调整亚的城邦与奥的罪人之城”[伟岸峻峭--- 温和宽容] 问题的处理: 角度之一?吸收亚氏,会遇到什么问题?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自然主义特征?自然,目的,目的论的宇宙观;序列,地位,权利和义务?人之自然,政治动物,理性(语言,劳动);***和灵魂,独一无二?家庭—社区---城邦,社会的发展,自然产生国家(形式最完整的共同体) ?公民美德?城邦的目的;政治制度,法治?城邦的经验,发展和理想形式?希腊视野---蛮族;新的世界形势城邦政治哲学的意义降低?基督教,启示宗教---来世信仰?上帝,创世,神圣意志,时空—永恒?永恒法角度(世界万物,人的存在),神圣意志- --宇宙统治,人类救赎的历史计划?两个世界,两个城邦(形式最完整的人类共同体;现时观照下的反差,主权观念之现代) ?世界主义,更加超越的秩序?城邦的最高性?政治社会的意义定限?人,信徒基督教美德(绝对的),公民美德(相对的) ?神意的正义---人类制度的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