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十五章农村扶贫本章学习要点?一、农村扶贫的含义及其对象?二、农村扶贫战略选择??四、农村扶贫资金?五、我国农村扶贫一、农村扶贫的含义及其对象?(一)农村扶贫的含义农村扶贫是指对农村中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户,从政策、思想、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扶持,使其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摆脱贫困的社会救助项目。?(二)农村扶贫的对象(教材 362 ) 二、农村扶贫战略选择?(一)贫困致因分析 1. 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2. 人的因素: 人的身体素质、人的文化素质、人口出生率、人口的不健康心理导致和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导致贫困状况的持续 3. 政策因素(二)农村扶贫战略选择 1、劳务输出劳务输出即异地就业,具有人力资源开发和就业促成双重性质,扶贫效果大且深远。?2、小额贷款一种直接面向贫困户的有效扶贫方式,即小额信贷扶贫,或通常所说的 GB 模式。?3、以工代赈救济对象通过参加必要的社会公益劳动而获得赈济的一种特殊扶持方式。 4、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四、农村扶贫资金?(一)国家扶贫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二)社会捐助资金?(三)国际扶贫资金五、我国农村扶贫?(一)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历程?(二)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成就?(三)我国农村扶贫未来发展的主要任务?(四)未来我国做好农村扶贫工作的主要措施?(一)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历程五个阶段: 小规模的救济式扶贫阶段( 1949 — 1978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下的发展型缓贫阶( 1978 — 1985 )、以贫困县为重点的区域型扶贫开发阶段( 1986 — 1993 年)、以特殊困难区域为重点的攻坚型扶贫开发阶段( 1994 — 2000 年)、以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为目标的综合型扶贫开发阶段( 2001 年至今) 第一阶段:小规模的救济式扶贫阶段( 1949 一 1978 ) ?建国初期,广大农村面临着普遍的生存性贫困问题。由于贫困人口数量庞大,财政状况又较为困难,这一时期的扶贫战略主要是小规模的救济式扶贫,即依托自上而下的民政救济系统,对边远落后地区、因灾致贫人口和战争伤残人口实施“输血式”生活救济?这种救济式扶贫战略,虽然保障了贫困人口的临界生存需要,却难以提高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 不能从根本上最终摆脱贫困第二阶段: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下的发展型缓贫阶段( 1978 — 1985 ) ? 1978 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历程,也带动着农村扶贫事业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针对当时导致农村普遍贫困的根本原因是农业经营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束缚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放权搞活”,我国推行了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实施了提高农产品价格、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等配套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