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立足情景的古诗词教学心得
【摘 要】古诗词汇聚着古人的智慧文化和道德情操,是不可多得的教学素材,但是受有限的古诗词知识储备的影响,学生很难真正参透古诗词内的人文素养,更不要谈能从中获益。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因材施教,抛弃传统的“解词,分段,诉译文”的教学方法,采取符合初中学生思维的情景教学法。而笔者综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研究,认为要使古诗词教学高效化,就要在立足情景的基础下进行古诗词教学,切实提高学生解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情景教学
传统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都是采取直接教授学生古诗词知识,带领学生解读意象,让学生体会诗人内含情感这种“接受式”教学方法,但是这种忽视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收效甚微。所以笔者汲取传统教法的教训,认为古诗词的高效教学是应该是立足于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诗中情景意象这教学基础之上的,所以笔者认为古诗词教学应该遵循“美读引景,想象入境,情景再现和意象相生”这四个教学步骤。
一、美读引景
古人作诗作词一般都讲究格式韵律,其遣词造句方式与现代流行的白话文表达相差甚多,所以,由于缺乏相应的文学功底,中学生需要靠“读”而非“看”去试图明白作者的意思。要知道,读书应该是脑口合一的动作,而“美读”更是指“抑扬顿挫”“感情到位”的读书动作。教师只有让学生在反复“美读”中把握到全文的感情基调,体会到诗词中所描写的景象,才能带领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诗词意象挖掘,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借“美读”引出作者笔下所描之景是学生学好诗歌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辛弃疾的《西江月》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试读一次,熟悉课文,然后让学生划分节奏,例如明月M别枝M惊鹊,让学生注意把握节奏,最好做到抑扬顿挫,然后一边读一边体会词中所描述的那个有月有鹊有枝叶有蝉有清风等多种景象的江南山村盛夏月夜。
二、想象入情
诗词如同文章一样,是作家抒发自身感情的载体,因含情,所以作者笔下诗词内所描都有着独特的情韵,所以在“美读”的基础上,教师应该试图让学生入情,让学生与作者建立心灵的对话,这才称得上是触摸到诗词的灵魂内核。而入情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感同身受入情,另一种是设身处地入情,但两种方法的核心都是想象入情,前者是让学生想象作者可能抒发的情感,后者是代入角色,想象一下如果学生是作者自己,面对如此景色又会有怎样的感情要抒发呢。
例如,在教学《西江月》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代入角色,问:“如果你们是作者,面对这样一幅优美动人的景象,你们会想要抒发一种怎样的情感呢?”“美色当前,丰收在望,我们会产生一种愉快喜悦的情感。”又例如,在教学苏轼的《浣溪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领略作者在词中的感情:“苏轼才高八斗,一心报效国家,可惜官场腐败,看透官场的他毅然自请外任,不与贪官浊流同流合污,所以被下派到黄州出任地方官,那试想想,苏轼处于这样一个人生转折点,那当他立足清泉寺,看山脚下的兰草嫩芽,踏松林小路,听杜鹃阵啼时,他心底会涌起一股怎样的情感?”“是看到希望的乐观奋发的情感。”
三、情景再现
经过引景入情教学步骤后,每个学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