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王光英
福州七中
《排列》教学设计
设计:陈永河福建省长乐市第一中学+
点评:王光英福州七中
一、 概述
《》是数学新课程教材人教版选修2-3第一章的内容,共两课时,本节为第一 课时,排列与组合都是研究从一些不同元素中任取元素,或排成一排或并成一组,并求有多 少种不同方法的问题o排列与组合的区别在于问题是否与顺序有关o与顺序有关的是排列问 题,与顺序无关是组合问题,顺序对排列、组合问题的求解特别重要。排列与组合的区别, 从定义上来说是简单的,但在具体求解过程中学生往往感到困惑,分不清到底与顺序有无关 系。本节课是利用排列数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起始课,它既是第一章第一节分类计数原理和 分步计数原理的继续,又是学习本章后面学习组合的前提,更是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重要基 础,本节课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发现排列数公式的过程,体会排 列数公式与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的联系,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本节课重点是从实际问题中推导出排列数公式及排列数公式的应用。难点具体问题情境 中解题思路的分析。
点评:陈老师在这一环节中不但概述学习内容,简要描述课题来源和所需课时,而且 还概述了这节课对前后教材所起的承前启后作用;重要的是指出通过本节课的教与学,使 学生从探索一一发现一一体会的过程中,达到培养学生必须的数学能力,并从中感受数学, 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二、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排列数的意义,掌握排列数公式及推导方法;
(2) 体会“化归”的数学思想,并能运用排列数公式进行计算;
(3) 运用所学的排列数公式,解决简单的排列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 在教师指导下,尝试从实际例子推导出排列数公式;
(2) 认清题目的本质,排除非数学因素的干扰,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注重不同题目 之间解题方法的联系,化解矛盾,
(3) 注重解题方法的归纳与总结,真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 认识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3) 解决问题能抓住问题的本质。通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 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点评:陈老师在教学目标中,对于该了解、体会、掌握、运用、解决的问题,阐述得 清楚具体、恰如其分;在教学方法上,很好地利用尝试、归纳与总结的方法解决教材内容, 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并重;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方面,适时培养学生用辨证唯物主义 联系、转化、发展等观点看问题,从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 根本目的。
三、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1) 学生是福建省长乐市第一中学高二年级理科学生;
(2) 学生刚刚学过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并且原来高一学习必修三概率时已经 初步掌握用列举法计算排列的个数问题;
(3) 学生之间比较熟悉,进行小组合作问题不大;
(4) 学生对利用计算机上数学课比较感兴趣,并能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5) 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强。
点评:陈老师对学习者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