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金融学基础上海财经大学 2013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810 810 金融学基础金融学基础金融学基础“金融学基础”分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宏观金融(国际金融与货币银行学) 、微观金融(投资学与公司金融)三部分,各部分各占比三分之一。微观经济学部分微观经济学部分: :一、消费者行为: 预算约束、消费者偏好与效用函数、消费者最优选择、需求、斯勒茨基方程、消费者剩余二、不确定性:期望(预期)效用函数、风险规避、风险性资产三、生产者行为: 技术、成本最小化、成本曲线、利润最大化、企业供给四、竞争性市场: 市场需求、行业供给、短期均衡、长期均衡、经济租金、竞争性市场中的税收与税负转嫁五、不完全竞争市场: 垄断定价、价格歧视、自然垄断、寡头产量竞争、产量合谋、产量领导者模型、价格领导者模型六、博弈论基础:支付矩阵、纳什均衡、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七、一般均衡: 交换经济均衡、帕累托有效、均衡与效率(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和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八、外部性与公共品宏观经济学部分宏观经济学部分: : 一、国民收入核算与国民收入恒等式二、 IS-LM 模型 1、收入与支出; 2、 IS-LM 模型; 3、 IS-LM 模型中的财政、货币政策; 4、开放经济下 IS-LM 模型政策效应分析三、总供给与总需求 1 、总供给与总需求; 2 、失业与通货膨胀四、经济增长 1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2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五、消费 1 、持久性收入消费理论 2 、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行为六、投资 1 、基本投资理论; 2 、投资的 Q 理论七、经济周期 1 、价格错觉模型; 2 、实际经济周期模型; 3 、粘性价格模型八、宏观经济政策争论 1 、积极与消极政策; 2 、政策时滞与政策效应; 3 、规则与相机抉择国际金融部分国际金融部分: : 一、国际收支及宏观经济均衡 1衡表的内容、各种国际收支理论 2衡及其成因、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3 、国际收支的弹性论、吸收论、乘数论和货币论 4 、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节方法及其效能 5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部与外部均衡、米德冲突、丁伯根法则和政策分配原则、斯旺模型和蒙代尔模型 6 、中国的国际收支二、外汇、汇率及汇率制度 1 、外汇的概念及货币的可兑换性、汇率的标价方法及货币的升值与贬值、汇率种类、外汇风险、外汇市场的概念、主要的外汇交易 2 、汇率的决定基础、各种汇率决定理论、各种外汇交易和外汇风险防范方法 3 、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购买力平价论、利率平价论、货币论(灵活价格货币模型和粘性价格货币模型) 、资产组合论 4 、固定汇率、浮动汇率及中间汇率制度 5 、最优货币区理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三元难题、外汇干预 6 、中国的汇率制度三、国际储备和国际货币体系 1、国际储备的内涵、国际清偿力、国际储备的规模与结构管理 2 、多种货币储备体系的成因和特点 3 、国际金本位制度和储备货币本位制度的运作机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及其崩溃、买加体系的成因、欧元区的形成和发展 4 、中国的国际储备管理和人民币国际化四、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动和货币危机 1 、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构成、发展过程 2 、国际资本市场的涵义和优势 3 、国际货币市场以及欧洲货币市场的特点、经营活动、优劣及其影响4 、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类型和动因、国际中长期资本流动和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形式和特点 5 、货币危机的基本概念及其成因、三代货币危机模型的基本机理和经济影响货币银行学部分货币银行学部分: : 一、货币、信用与利息 1 、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的起源和发展、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货币的层次 2 、信用:信用的产生与发展、现代信用的基本形式、各种主要的信用工具、信用的作用 3 、利息与利率:利息本质的理论、利率的种类、利率的作用、利率的决定、利率的结构二、金融市场 1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市场的分类、金融创新 2 、货币市场:特征、主要工具 3 、资本市场:特征、主要工具 4 、其他金融市场与工具:金融衍生产品及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三、金融机构体系 1 、商业银行:产生与发展、主要业务、经营管理、巴塞尔协议 2 、投资银行:产生与发展、主要业务、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 3 、其他金融机构:存款型、契约型、投资型、政策型 4 、中央银行:产生与发展、主要业务、性质与地位、职能与作用 5 、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金融危机的原因与表现、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主要措施四、货币理论与政策 1、货币供给: 商业银行存款创造、基础货币、货币乘数、乔顿模型、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