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doc

上传人:rovend 2021/8/24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 .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 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庸》里孔子的一句话“道不远人。人之为 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翻译过来大概是:中庸之道本来是离人不远的,假使 有人遵行中庸之道而远离人群, 那就不可以称为道了。 一开始不明白, 为什么林 语堂会把孔子的这句话放在书的首页。看完这本书,我可能明白了。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 我先查了下这本书的创作背景, 那是在 20 世纪的中国, 一个处于内忧外患, 动荡不安的时代的中国, 一方面传统的思想、 生活方式在人 民心中根深蒂固, 另一方面, 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 以及一连串外来势力的侵略 和欺辱,人们对外来文化有所接触和接受, 在这样一个社会经济动荡、 转变的时 代,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对待自己的国家以及自己国家传统的文化、 理念等都感到 茫然若失。在这种情况下, 林语堂先生,写下了这篇《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旨在对中国以及中国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正如赛珍珠在这本书的序所写 “它满 足了所有以上这些要求。 它实事求是,不为真实而羞愧。 它写得骄傲, 写得幽默, 写得美妙,既严肃由欢快, 对古今中国都能给予正确的理解和评价” (摘录于 P8) 对于这一点,我十分赞同。
看着这本书,毫不夸张,有时每看一页,我都有很多的话想要表达出来,但 是那一时的想法又有点缥缈。 原因应该在于, 尽管隔这本书最开始创作时间已经 过去了 80 多年,中国的改变担得起“翻天覆地”这个词。可是,我还是能从那 些字里行间看到我自己的身影, 看得到很多当今中国人民的形象。 我不知道这一 点是好还是坏, 而凭我现在的个人素养, 我也觉得要我从整体去全面的把握这本 书,可能有点难度,于是乎,我就聊聊自己的看法。
一、中国人 在《吾国与吾民》这本书的第一章里,谈了很多关于我国南北方的差异(而 很显然,现在,这种南北方的差异还是存在并且比较鲜明) 、退化、新血统的混 入、文化的稳定性等方面。我想谈谈我对文化稳定性的一些看法。
文章中说道 “中国为什么历经周期性的劫难之后, 仍能生存下来, 这种种族 耐力与吸收外族血统的能力究竟来自何方?” (摘录于P47)接着作者又说道“这 种耐力与活力,部分是体质上的, 部分是文化上的。而使种族稳定的文化因素之 一首先是中国的家族制度。 另一个使社会安定的文化因素是中国完全没有固定的
阶级。”(摘录于 P47、48)
关于中国的家族制度, 我一直深有感触。 在初中的时候, 我无意间看到自己 家的一本家谱。上面记录了我的曾爷爷以及我曾爷爷等等他们的姓名以及配偶的 名字等。 拿到那本比较破旧的本子, 我饶有兴趣的研究了很久, 一种莫名的兴奋 持续了好久。我想这种兴奋感是绝大部分中国人面对家族宗谱会产生的一种敬 畏、感激、好奇、自豪的情感。没有人刻意的教导过我们关于祖宗、家族该有的
态度和情感,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它却已经根深蒂固于我们的血液之中。
所以,直到现在,尽管人们的家庭观念有所淡薄,
但是社会的主流文化仍是
倡导尊老爱幼、 孝敬父母而人们思想中那种努力奋斗、
光宗耀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