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单元水和空气
第一课认识水
【教学目标】
1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水的特征
2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水的特征
3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4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固定性状
难点:水没有固定性状,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也是固体与液体的主要区别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一杯水、一杯牛奶、一杯白醋、透明塑料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 导入:
师:大家都在哪些 地方见过水?
二、 打开书,观察 图片
师:还哪些地方的 水同学们没有说 到的?思考水有 什么特点?
三、 探究与发现
提出问题:出 示水、牛奶、和白 醋三个杯子,让学 生判断那个杯子 里装的是水。
分组观察:
生:海生水、河水、 喝的水、水龙头、 做饭的水。
生:瀑布、露水
生:白色的是牛 奶,透明的是白醋 和水。
应对策略
适时评价
鼓励学生思考认 真
鼓励学生认真观 察
引导学生是如何 观察的,会用到哪 些器官?
补充与修改
先提出要求,然后 分组进行观察、判 断
交流汇报: 让学生充分交流
“哪个杯子是 水?是怎么判断 出来的?”
让学生说一 说是怎么观察出 来的,观察时应该 注意哪些事项,充 分利用眼、耳、舌、 鼻、皮肤等感官。
搜集证据, 提供不同容器,让 学生感受水本身 没有固定形状。
四、总结
水没有颜色,没有 气味,没有固定的 形状。五、应用与 拓展
师:我们学习了水 的特征,水的用途 有哪些?我们应 该怎么样?
生:白色的是牛 奶,酸的是白醋, 没有味道的是水。
生:眼睛观察颜 色,鼻子闻味道, 手感受水
生:没有形状
学生一起朗读
生:做饭、洗菜、 洗澡、游泳、冲马 桶。我们应该节约 用水。
鼓励学生观察仔 细
准确的说没有固
定的形状
板书:
认识水
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固定的形状。
2、第二课糖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1、 能用多种感官或工具观察物质溶解的现象。
2、 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糖、食盐在水中溶解的现象。
3、 能简述探究过程和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现象。
4、 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生活中有很多溶解现象,例如:白糖和食盐
难点:什么是溶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烧杯、清水、玻璃棒、白糖、食盐、小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 情景导入
小红上学前,妈妈给 她带了 一杯红枣水, 来到学校,冰糖不见 了,冰糖到底去哪了 呢?
二、 探究与发现
1、 与学生讨论,想要 看到糖或盐放入水中 的现象,我们应该如 何操作?试验时我们 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2、 试验前说明实验
学情预设
冰糖到水里了
生:把糖或盐放到水
里,慢慢变没了。
生:白糖很快就没了
应对策略
糖到哪里去了
引导怎样让糖和试验
快速变没。
补充与修改
步骤,准备好有水杯 子,把白糖或食盐放 到水中,用玻璃棒搅 拌(搅拌时,不要碰 到杯壁;要向同一个 方向搅拌)。小组合 作实验,共同观察实 验现象。
3、交流汇报:你观察 到了什么现象?你是 如何做到的?把实验 结果记录到《科学学 生活动手册》第3页.
三、 总结:有些物质 能够溶解在水里,例 如:白糖和食盐。
四、 拓展与应用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 现象应用了溶解?
“糖在水中不见了”
“我尝了一口,发现
水是甜的”“放盐的 水是咸的”
一起朗读物质的溶解
生:小苏打、冰糖、 味精、感冒药、炒菜 放盐
引导水是甜的说明了
糖还在水里,盐也在 糖里
板书:
糖到哪里去了
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里,例如:白糖和食盐。
3、第三课水里的沙
【教学目标】
1、 能对沙、食用油是否溶解在水中做出简单猜想。
2、 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沙和食用油不溶解于水的现象。
3、 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物质在水中不溶解的现象。
4、 培养愿意倾听、分享他人信息的好习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 作探究学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沙和食用油很难溶解在水里。
难点:理解沙不溶于水。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清水、烧杯、玻璃棒、沙子、小米、食醋、茶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 导入
师:同学们有没有玩 过沙子?怎么玩?沙 子能溶解在水中吗?
二、 探究与发现
1、 提出假设:
师:“根据上节课的 学习,你认为沙会溶 解在水中吗? ”
2、 制定计划:
师:根据上节课学习 的溶解的方法,大家 能不能说一说怎么做 沙子是否能溶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