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四川话四川话, 或称四川方言, 指四川人主流的话语。四川话一般被看作西南官话的代表,和云南话、贵州话共同构成一致性较高的西南方言。四川话是汉语方言中的一种,属于北方语系。四川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和普通话总体上相当接近,在语调上则差异显著。四川话的形成: 四川话是古蜀语融合巴语以及中原汉语, 尤其融入了元末明初和清前期的两次湖广大移民的移民方言逐步形成统一的四川话。四川话有别于四川地区的语言。四川话主要流行于四川汉族人群中,特别是四川盆地的四川人当中。四川境内的汉语方言中, 除了绝大部分四川人说四川话外, 还有大约 150 万人说“客家话”,主要是广东东部和北部移民的后裔;沱江中上游丘陵地区和边远山区约有 90 万人带“永州腔”,是湖南永州府和宝庆府的移民后裔。在四川盆地的周边山区或高原地区,还存在其他多种民族和语言。四川境内,四川话外,主要的语言,盆地的西边,即川西高原, 有彝语、藏语、羌语; 盆地的南边, 有苗语; 盆地的西南边, 有土家语。●抓子( ZUA ) ——走到四川不能不知道抓子是什么意思,比如经常听见问: “你在抓子? ”中间的抓子意思是做什么, 全句为你在做什么的意思。“抓”是做啥的连读。“你抓子老(方言,意味了)?”其中的" 抓子" 意味怎么了, 全句的意思就是你怎么了●扎起( 发音 za,3 声上声,一般不念 zha) ——江湖艺人跑场子表演求生活, 锣鼓敲响, 支持者围拢一圈予以鼓励和帮忙, 防止有人使坏, 叫做“扎场子”, 简称“扎起”。开始表演前, 艺人老大抱拳相谢支持者:“多谢各位弟兄为我们扎起”。引申意为“鼓励, 支持, 帮忙,制止捣乱”。北方人不要理解为“刀扎”“扎窟窿”“戳”, 仅仅是同音字借用而已。●雄起——大力展现阳刚之气, 拿出自己的最大本领, 压倒对方。比北方话“加油”更强有力。●娃、娃儿、女娃子、男娃儿、弟娃儿、妹娃子——小孩子叫娃儿, 女孩叫女娃儿, 其余类推。二○年前这个“娃儿”通用于所有年龄阶段, 相当于台湾的“男生、女生”, 甚至于说老太婆都说“哎呀, 人家是女娃儿,你让一下( ha )别人么。”●你娃——你小子! ●瓜——瓜,“傻瓜”的简称, 含义还包括“憨包”之意。男人傻, 就叫“瓜娃子”, 女人傻, 就叫“瓜女子”。中年妇女傻, 就叫“瓜婆娘”。这个用法大约从文* 革中期开始。●狗*的——口头语,加重语气:发狠地、下决心地、强调地、不满地、吃惊地、...... ●宝、宝气。——憨包一个, 到处出洋相的傻瓜。例如:“哪个人好宝哟。”“她是个宝器。”“几个土妹子和一个老宝气”。●木、木鸡(宜宾,自贡方言听起来像“穆鸡”)。——来源于“呆若木鸡”, 简化的成语, 但比成语更加有分量, 形容人思维迟钝, 木头脑筋,不开窍。●咋个——为啥,为什么、怎么●啥子——什么, ●洗白——完蛋、一无所有、死了。例如:打麻将钱* 都被输光了,“森上带点个子弹, 都被洗贝喽”。“愣格没得钱耐? ”“刚一发工资,钱都被婆娘洗白了仨! ”●语气词。西南官话里语气词非常丰富, 比普通话和北京话多多了。善于表达微妙的意思, 所以讲西南官话的人要顽强地保护自己的语言。? 哦(语调上扬) ——表肯定语气,是这样。? 啊(语调下降) ——表肯定语气,不错, 是这样。? 是唦(两音都拖长) ——表肯定语气,绝对正确。“唦”有的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