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关于专题片方面的采访心得.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专题片方面的采访心得.docx

上传人:仅仅三声 2021/8/24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专题片方面的采访心得.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关于专题片方面的采访心得

摘 要:在电视专题片的采访过程中,广大创作人员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本来在前期策划好的题材,然而一面对现场实景或真人真事,却一下子摸不着头绪,常常感到很困惑,使采访变得很被动,有时甚至会采访不下去。这就需要我们创作人员不仅要策划好,而且要主动去适应采访的环境,掌握电视专题采访的初步技巧,用机智的现场采访与采访对象产生共鸣,达到通感效应。
关键词:专题片;采访;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5-00-01
一、要学会与采访对象交流
创作电视专题片的过程中,编导在经过前期选题策划、制定宣传报道后,创作人员要静下心来和采访对象细心交流。采访过程中,地市级电视台的编导往往有这样的误区,盲目地认为采访很简单,到了采访对象所处的环境就指令性地告诉被采访对象拍啥、讲啥,抓起摄像机就拍起来,或以拒人千里的态度告诉被采访对象干这干那。这样做出来的片子,或许地方电视台正常的栏目节目还可以凑合用,然而一遇上大题材或需要作出分量重的专题片时就有点力不从心了。为此,要出精品就不能粗制滥造,就需要编导静下心来与被采访对象多交流、多沟通,编导即使一时无法真正与被采访对象产生情感共鸣,起码也要把自己的采访意图告诉被采访对象,让其明白编导的意图。然后从对方感受最深或最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去找采访的切入点,这样采访下来就容易多了。例如,1997年12月,驻马店电视台的编导去确山任店与南阳交界的深山沟创作民办教师赵明礼先进典型人物的采访就比较成功。作为当时的民办教师,赵明礼一辈子最远到过信阳市明港镇,一个人既是校长也是教师,教育着共有28个孩子的复式班,别说没见过啥世面,就连穿的裤子也是补丁摞补丁。老实木讷得见生人连一句话也没有。采访之前,编导在电视台策划得好好的,可一到地方全变了。原本设计的《国歌》混声孩子们连唱都不会唱,山区没有电,山里人连电视也看不上。原本策划的采访赵明礼的同期声,可他连和记者交流都困难,更别说对着电视镜头和话筒讲了,吭吭哧哧,就是讲不成,急得赵明礼和摄像记者满头大汗。没办法的情况下,编导中止采访,费半天时间反复和赵明礼交流,了解他的教学、他的苦楚、他为教学所付出的心酸经历以及他那家徒四壁的生活窘境。带进山里的几盒烟也在编导和他的交流中不知不觉地吸完了,赵明礼总算打开了话匣子,编导和赵明礼成了心灵上的朋友。就这样,让赵明礼这位第一次见记者的山里人慢慢地接受了记者。同时也在编导的启发下,讲出了他28年来教书育人的酸甜苦辣,从而使采访得以顺利进行。
二、要在采访过程中善于提问
电视专题片的编导绝对不要去当法官、当警察,也不要去当菩萨和裁判。要想着身为记者,我们是去代表观众去问的,观众的需求是记者最大的任务,不要让我们的观众看到节目没水平,对记者失望。在电视专题片的采访提问中一般多用调查式、追踪式、循序渐进引导式的提问方法。采访提问是一门学问,要讲求艺术性。然而在采访提问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的提问误区。一是提问太笼统,总是“请您谈谈体会”、“请您谈谈看法”、“请您说说感受”之类的问话,常使被采访对象无从谈起,或被采访者的回答答非所问,不是编导所需要的内容。二是提出的问题太多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