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故事一: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因继承王位而遭到惠工的追杀, 晋公子只好带着一班文武大臣落荒而逃。他逃亡奔波了整整十九年,因此磨练了意志,开阔了见识,增加了政治才干。重耳后来成为威震海内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1 ?故事之二:西汉的苏武奉使前往匈奴,不料被扣。匈奴逼降,他坚贞不屈,于是被流放到北海牧羊十九年。十九年间,他的汉使节杖不曾离手,在那儿听到的是凄凄风声,咩咩沿羊鸣;看到的是孤月归雁, 塞草狼烟;餐风宿露,盖草枕石。回到祖国时,他衣衫蓝缕,鬓发苍白,手中却仍然持着那根节杖。苏武凭着坚定的民族气节和坚强的毅力在北海熬过了艰难的十九年的事迹,感动了古往今来千千万万的仁人志士,他也因此倍受人们的尊敬。 2 ?故事之三:北宋的史学家司马光助手一起,前后化了十九年的时间,早起晚睡, 兢兢业业,终于写成了我国重要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全书共有三百多万字。为编写这部巨著,司马光“警枕夜卧”,他以圆木为枕,名叫“警枕”。他读书疲倦时,要在木版上稍睡片刻,但只要身体一动摇,枕头就会滚落,脑袋便撞在床板上,惊醒后他便继续攻读。凭着如此坚强的毅力,他完成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给后人留下巨大的财富。 3 ?以上三个关于“十九年”的故事,相映成趣, 说明了“自古雄才多磨难”这个道理。试想, 如果重耳及手下大臣没有那十九年的逃亡生活,没有置于死敌而后生的气概,他能成就霸业吗?如果苏武在那十九年的流放生活中,被困难吓倒,向匈奴屈膝,其后果之悲会难以想象吗?如果司马光不那么坚韧、不那般自我砥砺和鞭策,他能在十九年内完成几百万字的巨著吗?他们在艰难之中磨砺了十九年,他们有坚定的信念, 顽强的毅力和坚韧的精神,自强不息,坚持至终,故而征服了阻逆,战胜了强敌。 4 ?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代社会,我们要成就一番事业,很难逃脱“磨难”二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