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组织行为学总结.doc

格式:doc   大小:338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组织行为学总结.doc

上传人:1006108867 2021/8/25 文件大小:3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组织行为学总结.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 - 总结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
组织行为学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个体、群体、组织
组织行为学发展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主要研究内容和观点:
1、以泰勒为代表的经典科学管理理论阶段(1900—1927)
2、以霍桑实验开始的人际关系理论以及后来的X理论—Y理论阶段(1927—1965)
3、以权变态度和方法来看待人及其管理心理与行为的现阶段(1965—2000)
4、积极组织行为学阶段(2000—现在)
第二章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
知觉特征:
整体性: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将其知觉为一定结构的整体形象
理解性: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某种意义
相对性:根据事物之间的相对关系进行反映
恒常性:条件发生变化时,直觉影像仍保持不变,包括对知觉对象的亮度、形体、大小等颜色方面的恒常性。
内涵:指的是个体为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并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一个人是活在知觉中的。
人们的行为是以他们对现实的知觉为基础的,而不是以现实本身为基础。这个世界是人们知觉到的世界,这对行为十分重要
知觉防卫机制的内涵:为了防止自己受到威胁性刺激的侵扰,人们自动地抑制自己对它们的知觉和反应的倾向。
错觉:错觉是指一种不正确、被歪曲了的知觉。
类型:常见错觉、图形错觉:缪勒-莱伊尔错觉、波跟道夫错觉
社会知觉的集中表现形式:
对他人的知觉:表情、性格
人际知觉
角色知觉
自我知觉: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社会知觉偏见:
首因效应 晕轮效应 近因效应 定型效应 投射
归因:人们对自己或别人的行为进行分析,进而解释和推测其原因和动机的过程
归因的参照点:
一致性、一贯性、特殊性
海德的归因理论:内因与外因
(1)归因于从事该行为的人;(2)归因于行为者的对手;(3)归因于行为产生的情境
为难的归因理论:
个人决策当中不确定判断的三种启发:
(1)代表性启发式 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能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对于代表性越高的样本,就判断其出现的概率越高。
(2)可得性启发式 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客体或事件在知觉或记忆中的可得性程度来评估其相对频率,容易知觉到的或容易回想起的客体或事件被判定为更常出现。
(3)锚定和调整启发式 是指在判断过程中,人们最初得到的信息会产生“锚定效应”,人们会以最初的信息为参照来调整对事件的估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