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新生儿败血症.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生儿败血症.doc

上传人:yuzonghong1 2016/6/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生儿败血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期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原虫、真菌等侵入血循环在其中生长繁殖, 产生***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狭义的新生儿败血症( neonatal septicemia ) ,是指细菌而言。【病因】 1 、新生儿对很多微生物高度易感尤其是细菌,胎龄日龄越小,免疫功能局限能力越差,感染越易扩散,常导致败血症、脑膜炎。 2、胎膜早破、产程延长、不洁断脐、静脉插管、皮肤粘膜破损、、 NIUC 用具消毒不严, 医护人员洗手不勤等常有利于细菌传播导致新生儿感染。【诊断要点】 1、病史孕母有发热感染史, 分娩中有胎膜早破, 羊水污染恶臭, 滞产,不洁断脐史,婴儿皮肤粘膜有破损或脐部感染插管史。 2 、症状、体征不典型,不吃、不哭、不动、体重不增、体温不升或发热、面色青灰、嗜睡、黄疸、肝脾大、出血倾向、皮肤瘀点、呼吸暂停、腹胀、休克( 血压降低<2000g 者收缩压<30mmHg , >3000 g 者收缩压<45mmHg )、少尿、无尿、硬肿、肌张力增高或减低、抽搐、昏迷等。 3 、实验室非特异性检查( 1 )白细胞( WBC )计数出生 12h 以后采学结果较为可靠。 WBC 减少( <5× 10 9 /L) ,或 WBC 增多( ≤ 3d者 WBC>25 × 10 9 /L; >3d 者 WBC>20 × 10 9 /L)。( 2 )白细胞分类杆状核细胞/ 中心粒细胞( I/T ) > 。( 3) C 反应蛋白( CRP ) 为急相蛋白中较为普遍开展且比较灵敏的项目,炎症发生后 6— 8h 后即可升高, ≥ 8μ g/ml (末梢血方法)。有条件的单位可做血清前降钙素( PCT )或白介素 6( IL-6 )测定。( 4 )血小板≤ 100 × 10 9 /L。(5 )微量血沉≥ 15mm/h 。 4、确定诊断具有临床表现并符合下列任一条: 血培养或无菌体腔培养出致病菌; 如果血培养标本培养出条件致病菌, 则必须与另次(份) 血、或无菌体腔内、或导管头培养出同种细菌。 5、临床诊断具有临床表现且具备以下任一条: 非特异性检查>2 条;血标本病原菌抗原或 DNA 探针检测阳性。【治疗】 1 、抗菌疗法( 1 )一般原则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在病原菌未明确之前,不需等待细菌学检查结果, 即应及时使用抗生素。选用抗生素时不论早发型或晚发型应兼顾革兰阳性球菌及阴性球菌(国内以葡萄球菌多见) ,可联合用药,并选用杀菌性抗生素,以静脉给药为宜。疗程一般 14d 。合并 GBS 及 G —菌所致化脓性脑膜炎者疗程 14-21d 。脓毒败血症需用药 3-4 周。( 2 )主要针对 G + 菌的抗生素①青霉素与青霉素类如为链球菌属感染,首选青霉素 G 。对葡萄球菌属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 GNS, 青霉素普遍耐药,宜用耐酶青霉素如苯唑西林、***唑西林(邻***青霉素)等。②第 1、 2 代头孢菌素头孢唑林为第 1 代头孢中较好的品种, 主要针对 G +菌,对 G —均有部分作用, 但不易进入脑脊髓; 头孢拉定对 G +和 G —球菌作用好,对 G —杆菌作用较弱。第 2 代中常用头孢呋辛,对 G + 菌比第 1 代稍弱, 但对 G —及β内酰***酶稳定性强, 故对 G —菌更有效。③万古霉素作为第二线抗 G —菌抗生素, 主要针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MRS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