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艮为山
【原文】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译文】止住背部,没有获得身体。走在庭院中,没有见到人。没 有灾难。
【解读】
1、 艮卦是下艮上艮,“艮为山”。《序卦》说:“物不可以终动, 动必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震卦为动,动久必止,艮卦 就是说明止的。“止”有停止、阻止之意。古人行动时,遇山则止,
何况二山相重。
2、 艮卦的覆卦是震卦,震卦由临卦变来,所以艮卦由观卦(二 十卦,风地观)变来,亦即九五与六三换位,称为艮卦,观卦下坤, 坤为母,母可怀孕称“有身”,所以坤亦为身;变为艮卦之后,坤象 消失,这就是“不获其身”。至于“艮其背”,则是以艮为坚多节木, 引申为人的背脊,而以艮为背。
3、 艮卦中有一互震(九三、六四、六五),震为行,引申为行人,
又有以互坎(六二、九三、六四),坎为隐伏,艮卦本身二艮相叠, 艮为门阙,二门之间为庭院,合而言之,则是“行其庭”,既“不获” 又不见,则不接外物,也不生欲望,至于其所, “无咎”。
【原文】 《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
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 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译文】《彖传》说:艮卦,是止住的意思。该停止时就停止,该行 动时就行动,动与静都没有错过时机,他的道路就会坦荡光明。艮卦 所谓的止,是要止得其所。上位者与在下者没有应合,不能彼此搭配, 因此要说没有获得身体。走在庭院中没有见到人,所以没有灾难。 ?
【解读】
1、 艮,卜的主题是止,但是卦中也有互震(九三、六四、六五), 震为行,所以要强调“时止则止,时行则行”。“时”是变化中的关键 因素,人生的重要挑战就是判断时机,以求“动静不失其时”。“其道 光明”一语,可以描述其人生道路坦荡光明,通行无阻,也可以显示
其道德之光明。
2、 艮卦的止,要“止其所”(所是指位置、职位),亦即除了考 虑时间,还要考虑空间。艮卦与震卦一样,也是六爻无应,以致全无 应援,各爻皆为相背,“不获其身”也“不见其人”,无往无来,所以
“无咎”。
【原文】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译文】 《象传》说:两座山重叠一起,这就是艮卦。君子由此领
悟,思考,问题不超出自己的职位范围。
【解读】
1、艮卦下艮上艮,为二山相重之山,所谓相重,可以指前后二 山相连,可见险阻重重,必须止步
2、君子所思,也当止于其身份、角色、职位。《论语•泰伯》与
《论语•宪问》皆有“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一语,而后者,还加上 曾子补充的一句“君子思不出其位”。由此可见,这种观念可以代表 儒家的立场。
【原文】?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译文】
初六:止住脚趾,没有灾难。适宜长久正固。
《象传》说:止住脚趾,是没有失去正当做法。 ?
【解读】
1、 初六在全卦底部,有如人的足趾。足趾可以行走,现在处于 艮卦,就使之停止,如此就符合艮卦的要求而“无咎”。足趾不动, 则可长久正固,所以说“利永贞”。
2、 初六“未失正”,是就其位居最下而能从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