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诗歌四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准确朗读并默写。   
4.品味语言,体 味诗词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5.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二、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学情分析 学生有一定数量的诗词积累,理解诗意比较容易。 
教学方法 朗读法、联想想象法、讨论点拨法 
三、教学过程 
1、文学常识:古体诗和近体诗  在唐代,人们把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叫古体诗(格律:诗、 词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把唐朝时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称为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最初都是唐朝人的说法,古体诗因产生年 代早,相对于唐朝人已经是古代的诗体了;格律诗在唐朝时是刚刚成熟的,相对于唐朝人来说是“新近”产生的,所以唐朝人称它为“近体诗”。我们现代人不过是沿用了唐朝人的说法,实际上“近体诗”离我们不但不近,反而已相当久远了。)近体诗又分为两类:律诗和绝句。 
2 、读:语 速,语调,节奏   
3、文学常识:李白,字太白,自号清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  
4、释题,背景 :  闻:听说  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 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 寄:寄托,托付  :诗人王昌龄于天宝8年被贬偏远之地,当时李白正 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 
5、赏析: 
(1)、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①明月是圆的,让人想起“团圆”这个概念,如果月圆人不圆(全),就会引起望月人的情思。  
②明月升起时,天地之间是宁静的,明月的光辉是柔和的,人们在夜的宁静中沐浴柔和的月光,容易引起无限的遐想;  
③明月升起,远隔两地的亲友都能同时看到它,千里可共,因而人 们望月时容易想起远方的亲朋和故乡。  
④明月给人的感受如冰似玉,晶莹润泽,它象征了亲情友情的纯洁。其他任何事物都不同时具备以上特点,所以,再也没有什么比一轮明 月更能让人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