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2016医疗行风专项整治工作总结.doc

格式:doc   大小:4,738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6医疗行风专项整治工作总结.doc

上传人:916581885 2021/8/25 文件大小:4.6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6医疗行风专项整治工作总结.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6医疗行风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D
2
3
4
面典型案件开展警示教育,以案明纪,警钟长鸣,营造风清气正的执业环境。
三、进一步加强了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1、大力推进廉洁风险防控巡查机制。实行医院党政主要负责人牵头,每周实行值班领导带队,医务科、办公室、质控、感控、护理部、安保等部门共同组成巡查组对各科室实行周巡查制度,做到不留死角、不走过场,重点对医疗行风九不准、平安医院建设、医疗质量管理、劳动纪律等方面进行巡查,并及时发出周巡查通报。
2、大力推进廉洁风险防控平台建设。将廉洁风险防控作为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大力推进医院廉洁风险防控工作。将医院各项管理和医疗服务事项纳入廉洁风险防控管理,用固化的流程规范管理和服务行为,用监控的手段实现对风险的及时预警,用服务对象的评价倒逼医疗服务的优化,用诚信管理的机制规范医药购销行为。全面建立能有效运行的廉洁风险防控平台。
3、认真落实办事公开规定。按照“公开是惯例、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扎实推进政务公开、院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将政务服务信息和医疗服务信息及时向服务对象公开,提高公众知晓率,主动接受服务对象和社会群众的监督。
四、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的行业不正之风
5
1、坚决遏制医药购销领域不正之风。改进和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机制,规范和推进高值医用耗材阳光采购,探索带量采购,通过“量价挂钩”切实降低药品与高值医用耗材的虚高价格,最大限度压缩供应商实施商业***的空间。
2、严禁收受药品耗材回扣及开单提成行为。对医疗信息系统中的药品、耗材使用信息实行加密管理,严格权限和审批程序,杜绝商业目的的统方行为;严禁医务人员在药品购销,耗材、器械购置与使用及其他各项业务活动中收受各种形式的“回扣”;严禁对药品使用、仪器检查、临床检验及其它特殊检查等实行“开单提成”或与科室、个人收入直接挂钩。
3、严控科室盲目配置大型医用设备行为。各科室配置大型医用设备,原则上应符合我院学科建设配置规划,并获得上级部门许可配置批复文件后方可购置。医院采取集中采购方式购买,避免在采购中的不规范行为和增加患者的诊疗费用。
4、坚决纠正收受“红包礼金”不正之风。医务人员严格执行禁止收受“红包礼金”规定,必须当场拒收。对于当时难以拒绝的,应在24小时内计入患者的预交金账户并出具收据,冲抵医疗费用;如患者未办理住院或门急诊离院的,必须在24小时之内上交组织,不准随意自行处理。
6
5、严禁违法违规套取骗取新农合基金行为。严禁医务人员伪造医疗文书、出具虚假和结算票据、挂床住院、分解住院、串换诊疗项目和药品等手段骗取新农合、医保基金。
6、坚决杜绝推诿病人现象。建立疾病应急救助责任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切实落实救急救危的责任,坚决杜绝“无主不救,无钱不救”事件。各科室无正当理由不得推诿拒收病人;确因救治条件限制不能收治的患者,要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原因,并为患者转诊提供便利。
7、严禁有偿转诊转治病人行为。严禁有偿向外院转诊病人;严禁医务人员有偿介绍病人到外院做本院已开展的检查、治疗;严禁以谋取私利为目的,要求病人到指定地点购买药品、耗材、医疗器械和转诊本院诊治范围的病人。
8、切实治理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治疗、不合理用血。认真执行同级医疗机构之间医学检验结果、医学影像资料互认制度,严格遵循大型医疗仪器检查的适应症,大型检查的阳性率达90%以上;加强处方管理工作,严格执行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处方点评、不当处方公示制度,深入开展抗菌药物、辅助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重点纠正违背医学规范和伦理准则,脱离病情实际的小病大治、违规使用高值医用耗材、无限制选择高新技术及无明显指征的临床用血等行为。
7
9、坚决杜绝虚假违法医疗广告。加大医疗广告和医疗信息的管理力度,各科室和部门自觉遵守《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对违规医疗广告和信息,予以严肃查处。大力宣传整治虚假违法医疗广告政策,发动全院干部职工共同抵制虚假违法医疗广告。
10、严禁违规收费。切实杜绝科室不合理项目收费、分解项目收费、擅自提高标准收费、重复收费等行为。加强对收费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严格实行收费清单制和费用查询制度,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的透明度。开展支付方式改革,促进合理收费。
11、深入打击“两非”。加强各科室管理,对相关科室签订“两非工作管理责任状”,在医院B超室、妇产科等工作场所设置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标志,严格执行妊娠妇女使用超声诊断仪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管理制度。对违反“两非”管理行为的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