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
环境风险优先处理流程
风险优先权
行动
高
不可接受,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改进,并且需要对这类高风险进行日常监测
较咼
应采取改进措施,对较高风险也应该进行日常监测
中等
人们对此关心,愿采取措施预防
低
人们并不担心这类事故发生,但应定期检测以确保这类风险等级不会发生变化
环境风险决策分为选择风险管理技术和进行风险决策两步骤。处理风险的方式主要有控制法和财 务法两种。控制法指规避风险、降低风险等,财务法主要包括风险自留和风险转移方法等。企业根据 实际情况和自身的经济能力,进行风险决策,选取以上一种方法或几种方法的组合,制定环境风险管 理计划。
在以上三步的基础上, 风险管理着接下来需要做的是实施环境风险管理计划。 根据风险管理计划,
对自留风险要建立准备金,或采取一定的防损减损方法;对需要转移的风险,如果决定采取购买保险 来转移,就需要比较和选择保险人、代理人,进行购买等。
环境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对环境风险决策的效果进行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价。因为随着时间的 推移,经济单位所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和自身业务活动的条件都会发生变化,这会导致原有风险因素 的变化,也会产生新的风险因素。因此,必须定期评价风险决策的效果,修改环境风险管理计划,以 适应新的情况,并努力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四、环境风险管理的制度
目前,针对各种环境污染事件,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包含国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
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和企事业应急预案五个层次的应急预案体系。
当然,仅仅有应急预案还不是完整的环境风险管理。一个完整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应当包括三个
基本环节,即环境风险的预防、应急和处置。预防为主是环境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环境风险的 事前防范要好于事后的警告和补救。应急预案是为了在紧急状态发生时,能够有充分准备地井然有序 地应付危机,达到减少公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的目的。紧急事件的事后处理,包括对被污染环境的治 理和恢复,对受害群众的救助,对责任承担人的处理,以及对事故的教训总结等。
(一) 分类管理
我国现行法规和研究文献中所称的环境污染事故,实际上包括了环境污染事故和环境污染事件。
从造成的成因来看,环境污染事故由于其不可预见和不可控性,是环境风险管理的对象;二环境污染 事件则由于其可预见性和可控性,不属于风险管理的对象,应当通过诸如加强对排污者的有效监督和 管理,以及环境要素管理部门对环境要素的有效规划和管理等长期手段来杜绝发生。
所以,首先应当从立法角度对环境污染事故和环境污染事件作出明确的区分和定义,为污染事故
和事件不同的预防和处理手段,以及不同的责任划分,提供法律基础。以水污染为例,目前统计的水 污染紧急情况中,多数情况是可避免污染事件所造成的可预料后果,而并非不可预料和不可控的污染 事故所造成的。可避免的污染事件没有避免,与意外事故的责任划分与程度界定应当是不同的。因此 法律上对两者的区分和界定,可以为紧急状况的定性和处理提供法律依据。
对于污染事故的防范,属于环境风险管理的范畴。对于不同的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