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自然灾害】: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冰雹、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灾情统计 第1部分:基本指标》GB/T -2009)。
灾害种类多
分布地域广
自然灾害损失严重
发生频率高
1
2
4
3
第1页/共64页
干旱灾害
1
【干旱灾害】:指在较长时间内降水异常偏少,河川径流及其它水资源短缺,致使土壤水分严重不足,对人类生产、生活(尤其是农业生产、人畜饮水和吃粮)造成损失和影响的灾害。 (《自然灾害灾情统计 第1部分:基本指标》GB/T -2009)。
旱灾的成因
1、我国的旱情与显著的季风性气候有关。
2、我衡。
3、旱情的发生与我国农业生产本身的特点有关。
4、各地的旱情发展还取决于当地社会经济条件。
第2页/共64页
我国旱灾的时空分布
秋旱
冬旱
夏旱
季节连旱
春旱
3月至5月
6月至8月
9月至11月
12月至2月
北方旱灾有频繁性、周期性的特点,但东北地区由于降水比较稳定,干旱出现相对较少,黄淮海地区的降雨变化大,干旱频率全年各季均较高。
南方旱灾主要表现出地区性和季节性特点。
第3页/共64页
旱灾的影响
旱灾主要危害农作物生产,是中国近40年来粮食减产的最主要的致因。
旱灾导致农业成本上升。
旱灾危及人畜生存。
旱灾制约着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发展。
旱灾导致社会动乱,留下难以治愈的后遗症。
第4页/共64页
南水北调
兴修水利和科学灌溉
植被建设
人工增雨
拦截和蓄存雨水雾水
推广耐旱作物种植
防御旱灾的
主要措施
第5页/共64页
洪涝灾害
2
zzzzzzzzz
洪涝灾害
由于强降雨、冰雪融化、冰凌、堤坝溃决、风暴潮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及沿海水量增加、水位上涨而泛滥以及山洪暴发所造成的灾害称为洪水灾害。
洪水灾害
因大雨、暴雨或长期降雨量过于集中而产生大量的积水和径流,排水不及时,致使土地、房屋等渍水、受淹而造成的灾害称为雨涝灾害。
雨涝灾害
第6页/共64页
暴雨洪水
冰凌洪水
融雪洪水
暴潮洪水
洪水灾害
第7页/共64页
暴雨洪水
1998年洪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两次洪水后,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
长江发生1998年大洪水主要是气候异常、暴雨过大、河湖调蓄能力下降、削峰作用降低及水位抬高等原因造成的。
第8页/共64页
雨涝灾害
春涝
夏秋涝/秋涝
夏涝
主要发生在华南及长江中下游一带,多由连阴雨造成。
主要发生在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华南、西南和东北。多数由暴雨及连续大雨造成。
主要发生在西南地区,其次是华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江淮地区。由暴雨和连阴雨造成。
第9页/共64页
汛期开始
东北、华北各河流
8月底前后汛期结束。
汛期结束
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江南诸河流
从4月上旬前后即率先进入汛期,随后即扩展到全流域。
淮河流域
从5月底、6月初入汛。
黄河流域、海河流域和松花江、辽河
7月初进入汛期。
珠江流域西部和长江上游各河流
9月底、10月初汛期才结束。
全国入汛早晚相差约3个月。
全国汛期结束时间早晚相差1~2个月。
自北向南推迟
自东南向西北推迟
第10页/共64页